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立宝
摘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以不断超越自身经验为基础,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成为个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变那种被动“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自主学习是成人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自我意识,激发需要;自我学习,掌握理论;自我实践,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提升素养等来阐述自主学习的四个层次,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自主性;学习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增长才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也不例外。教师教育包含着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不管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教师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就是通过个体实践活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活动。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专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念,不是从外部获得的,而是从内部建构的,建构的途径是通过自我学习来实现的,因而教师具有的知识与智慧的形成具有不可灌输性和不可替代性,需要教师自身的反思与领悟。因此可以这样来说,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以不断超越自身经验为基础,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成为个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变那种被动“要我学”为主动“我要学”。
凡是不能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强化自主发展的能动性,显得尤为关键,毕竟来自外部的人和教育形式从本质上来看都只是启发和引导,最终必须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和自律行为。为此从自我意识,激发需要;自我学习,掌握理论;自我实践,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提升素养四个层次来阐述教师的自主学习这一有效学习形式,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性。
一、自我意识,激发需要
所谓意识(CONSCiOUSNeSS),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觉知状态。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觉知状态,它主要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一个人只有在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才能在心理上或生理上产生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补充的动机或需要。动机和需要有助于个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从而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求得个体发展。因此激发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学习动机,这是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实际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动机的形成及发展的实质正是这种心理需要的唤起和形成的。为此应该依托外部刺激的强烈冲击,唤起教师进一步学习的内部需要,形成个人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诱发出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从而引导教师朝着一定的方向行动,在前进的道路上获得新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整体说来我国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荣誉观本应该不断强化,但根据调查发现,奇怪的是他们的职业自卑感却在扩散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悲观感伤的职业氛围,这影响着教师个体的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此需要从外部引导刺激,外部刺激也能有效激发教师的活动积极性,但是外因依赖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情感引导,培养教师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唤醒他们积极的职业情感,只有在内心深处热爱教育工作,才能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争创一流,达到兴趣的第三层次志趣,诱发深层次的需要。毕竟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如何激发和保持在职教师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教师把学习当作自觉的需求,并依靠个体意志来坚持,是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二、自我学习,掌握理论
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认为,“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成人学习者重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是学术性;注重应用而不是重理论;注重技能而不注重知识或信息。如果说青少年的学习更多是为未来的生活积蓄能量的话,那么成年学习则为现实的生活汲取能量。因此实用性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需求的特点,成人的学习是以实用为目的,即学即用是成人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内部、外部引导激发起自己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找到差距,他们要保持和发展自己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并且自己为学习结果负责的一种学习方式,即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跟“无声的老师”对话,学习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各个学科教学设计、经典名家的教学感悟或者一些专家的教学录像或光碟等呈现出来的理论知识,获取间接经验,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种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学科专家或教育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学习,通过交谈,感悟和掌握别人活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利于自身对“无声教师”的学习效果,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千万不可“平地而起”或“闭门造车”。
只有教师自己会学习,才能有效指导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自我读书,书需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充分了解读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诀窍,提高读书的效率。例如,从“薄”读到“厚”,再由“厚”到“薄”,学会从无疑处寻有疑,再从有疑中去释疑,在释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疑问,进入读书的一个高境界,使得读书过程成为自己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教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清泉,集百家之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专业获得发展。再譬如教师应知道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为此需要教师涉猎课堂知识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教好书,应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需要知道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些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学习有关数学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三、自我实践,获取经验
教师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或灵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实际上,教师的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的工作,是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意识性活动,这决定了教师必须亲身实践,亲历亲为。通过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或辅导等活动指导学生成长的实践,实现学生个体自由和谐发展。正如艾尔斯所言:“教学的真正秘密存在于局部的细节上和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形象说明教师的教育存在
于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也应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取营养。为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应立足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立足于教师自身的日常教育实践。检验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获取有益的直接经验。
经验显然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是教师宝贵的个人财富。教师过去已有的体验,参与并影响着教师现在的体验,过去已有的经验与现在的经验影响着教师个体对未来经验的获取,使得教师的经验呈螺旋上升的良性过程,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实现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有机融合。教师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是教师教学生活的构成基石,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的基础,也是教师继续教育中合作交流的前提。教学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加强和巩固教师原有的已证明为正确的或是可行的知识,改正或修改他们原有的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可行的知识,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机会获取或创造更多新的知识,如教材的整体结构如何?一堂课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什么?采取何种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如何更更好的吸引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如何等,这些不靠个人的教学实践是难以获得的。
四、自我反思,提升素养
西方学者伯莱克说:反思(renection)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一般说来反思包含经验性反思和科学性反思:经验性反思是个体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省性“回顾”,主要有个体性、内隐性与批判性等三个主要特征;科学性反思除了批判性特征之外,还有群体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在这里主要是教师个体的经验性反思。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中包含两种不同的理论成分: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教师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接受了某种理论,成为它的倡导者,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理论,所以培训和学习往往不能达到改进教师自身教学的目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不一致性,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毕竟经验具有不可靠性。引导教师展开对理论知识与自己实践知识的反思,毕竟有些理论知识不是都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譬如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命题随着伽利略在斜塔上丢落的小球而被否定,作为科学之典范的牛顿力学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面前露出自己的缺陷;另一方面,开展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研究,主要包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对学生发展的反思、对教师个体发展的反思、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教师将隐含经验类知识转化为编码化的知识并应用于实践,进而又发展出新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反思实际上是教师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一种重组,贯穿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反思,才能找到差距,才会有进一步的自我学习。作为成人的教师,与学生的最大差别是获得了独立自主地自我意识,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经验与对经验的反思已经整合在一起,内化了,经验的反思获得的成果只有继续在应用的过程中再次领悟、修正,归根结底真正的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不断领悟、反思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未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养成对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必须要使自己具有敏锐的研究意识,对课程与教学始终保持一份探索、研究的成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讨课程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教育教学研究朝向教育实践合理性的方向发展,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个体素养。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的自我体验过程,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学习的动态过程,如何更好地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蒋亦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建构性阐释[J].继续教育研究,2009,(8):4-6.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3.
[3]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6.
[4]郑银峰.成人教育社会生态环境观探微[J].成人教育,2009,(7):46-47.
[5]庄文,顾金良.晏阳初之现代成人教育思想阐释[J].继续教育研究,2009,(7):19-20.
[6]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
[8]胡一宁,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67-70.
[9]吴立宝,曾意,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一关于四川省初中数学省级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9,(7):6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