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跨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书法 甄长慧

  摘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紧密,跨文化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因此,在当代跨文化背景下,探索在英语跨文化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高鉴别、选择西方文化的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化人。不同的民族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体现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近些年跨文化在外语界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研究内容大多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水平有关。关于如何利用在跨文化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研究很少有人涉猎。重视对当前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对于协调好当今社会的诸多矛盾、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跨文化教育与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需要通过跨文化教育活动构建
  人文素养中有些成分需要通过跨文化教育活动来建构,如开放的心态、思维方式等这些都可以在跨文化教育活动中建构。“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源于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言与非本族语言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语境因素。因此开放的心态本身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基本内涵,获得跨文化知识、参与跨文化交往、认识外来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都有利于开放心态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人称其为形象思维,也有人称其为整合思维,但都强调这种思维方式以直观综合为主,注重从整体上来把握对象。西方文化传统的思维方式属逻辑思维,是以逻辑分析和推理为基础,注重认识事物的具体细节,重实证求准确。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影响着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向。依据现实文化形态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往往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跨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建构所有的人文素养
  我们通过跨文化来了解外来文化,从而帮助我们建构从两种或多种文化汲取来的人文素养所需因素的精髓。我们在实施跨文化教育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就文化传统进行比较;二是就现实文化形态进行比较。不同的文化传统是不同的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性的表现,它内在于民族意识,支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进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重点应是中西价值观的比较和教育。因为一方面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对行为主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观念及生活态度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另一方面价值观与人生观、世界观密切关联,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又是我们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通过跨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富有中庸和谐、兼容包并、安土乐天的气质和情趣。正确的中华文化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影响他们的认知理念,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更加宽阔的人生视野,更加多元化的思想空间,更加包容的精神境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
  
  (二)公共英语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人文素养提升的桥梁
  语言是人文知识学科重要的载体。深厚的语言功底是人们获取精深博大的人文知识的必要前提。通过掌握外语,尤其是英语,我们就可以走出区域性的文化传统,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去探究天下人文万象,去了解不同历史语境下的人文精神,了解他人的文化传统、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模式。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在提升当代大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素养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听说或者读写课之前的文化导入已经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接受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显然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文化导人的实用性、阶段性及适合性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将大量信息通过听、读方式介绍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尽量设置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组织情景教学。如适时放映某个外文版的电影、电视片段,从西方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社会问题中分析其文化根源,从其文化作品(文学、绘画、建筑雕塑等)中分析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还可就某一文化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提高自我判断、选择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大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大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提升、培育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身处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直接跟学生接触,因此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的英语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对英美文化大都有较深的了解,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把握,这样就会造成教师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侧重一面从而误导学生。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通过研读国学论著,组织专家讲座,教研活动讨论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事外语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同时还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以适应培养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四)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及校园讲座,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要想培育大学生跨文化人文素养,必须通过其他的途径,为大学生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举办相关的校园讲座就是很好的方式。笔者所在的医学院校为大学生开设了中外文学经典赏析课,文学是人文科学的核心和精华,在形式上是语言的艺术,在思想内容上它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存在价值的探寻,其人文内容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提倡大学生读名著,懂文学,从文学中汲取营养,提升人文素养。另外,像英美社会文化、跨文化交际、通过电影学文化都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选修课程。校园讲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举办内容丰富性、广泛参与性、风格多样性校园讲座,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优良学风,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塑造具有跨文化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和知识的圣殿,所代表的是一种促进社会变革和前进的积极文化。高校的本质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努力营造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感悟、理解、思考,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当中。因此大学校园是莘莘学子增加学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高校可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认识和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有目的地采访外籍教师和国外留学生,与他们举行座谈会,加强与外教及留学生的交流,从中获取更多的思想文化信息。
  当今的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各种国际活动中跨文化交际已日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高度认识培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校大学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