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创造性地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苑新

  摘 要:美术教师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活动,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小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开展;小学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31-01
  
  小学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发智力,这点是众多教育专家所认可的。美国教育专家艾斯纳指出: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它要求对人的想像力;感觉力进行训练和培养……美术教育是训练小学生眼、手、脑三结合的一条较佳途径,特别在小学生的潜力开发中更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生天真烂漫,表现出一种纯朴的天性,作为美术教育,更须借助一条开发小学生大脑的较佳途径,以便更直接更强烈地引导新一代。因此,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美术教育经验。
  一、多种形式教育内容的渗透
  美术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游戏式的审美实践活动,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笔者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如泥工、布贴、撕纸、版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小学生兴趣入手,使他们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质,引导小学生去发现、想像,从而进一步开发小学生智力。
  在制作版画时,启发小学生在绘画的基础上,再想像创作一幅,画在吹塑纸上,经过涂色,再拓印到纸上,就会出现一幅效果特别的画面。小学生从中对美术感到好奇,产生好奇了,从而就有了去尝试的念头。
  在玩纸画时,引导小学生从认识到想像再到操作,从而让他们想撕什么就大胆去撕,在颜色方面任意挑选,自由、大胆地尝试。结果活动结束时,他们兴趣很高,还不愿停下。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并认真思考、大胆创造,这些都对开发小学生智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尝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从启发教学入手,运用游戏故事等多样性来调动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激情中作画。通常笔者在美术课前进行美术游戏,效果很好,能将小学生的激情发挥出来,笔者则趁小学生的激情安排学生作画,学生就能在画面上画出自己想画的图画。
  例如,讲故事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趣的课程。笔者用语言把故事中的人物、动物、环境进行描述形容夸张,使学生在自己脑中有幅自己想像的画,再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东西,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小学生就会产生跃跃欲试之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再如,玩染色画。染色画是一种简单但有趣的游戏。先调好各种色,把一张纸对角对边折,再用笔蘸各种颜料染在纸上,再把纸打开,眼前就会出现各种色彩纷呈的图案。小学生就会觉得很有趣。除了染色外,笔者还让小学生玩吹画变色等色彩游戏,通过染、吹、变等方法产生奇妙的图画。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把小学生的心转向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典型绘画的引导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小学生的创造性作品。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笔者让学生画星期天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把它组成一幅画。有一位学生画了小朋友在踢足球,小朋友的鞋特别大,而且是变形的鞋。笔者问他:“为什么把鞋画得特别大?”他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小朋友踢球很用力,所以他的鞋特别大。”笔者及时表扬了他。因为他能通过想像,把鞋夸张变形、大胆地创造,并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在小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与指导都很重要,经过教师语言形容描述和启发,小学生会画出想像中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车来人往的大街;通过看图片、听故事,小学生会画出一幅幅充满想像的画。这就是小学生的画,让人充满对小学生的画的遐想。
  四、培养创作心理
  小学生绘画深受“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的影响,依靠直觉表现自己的主观意念,尤其在小学低年段,他们作画基本不拘泥于真实的形状和色彩,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图随心所欲去画。做为美术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笔者让学生画“我的爸爸”。有一位学生画的爸爸皮肤是红色的,嘴巴张开,露出两排牙齿。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把爸爸涂成红色?他说:“我爸爸昨天发烧,所以是红色,爸爸好热,要张开嘴巴来呼吸。”这就是小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最真表现,小学生创作的独特所在。作为教师,笔者十分注意小学生的这些细微的创造,而不强调模仿。
  美术活动中,笔者常问孩子们喜欢画什么,就自愿创作,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如果教师再加以语言描述和引导让学生进行作画,孩子们都能画出一幅幅使教师都惊讶的画。允许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去作画,鼓励小学生自由想像,自己去发掘。这样,更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五、合理评价作品,提供互学氛围
  小学生的美术创造,是一个极为个别化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与表现方式,不可能知道别的小朋友在想些什么,画些什么,有些什么独特的表现。所以,教师不应以画得好或坏来评价小学生的作品,应该说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教师应及时介绍个别学生的创作思路和独特表现。每一次活动以后,笔者都张贴学生作品,引导大家共同欣赏,请学生自己说说哪一幅作品觉得有创意,可以学习、借鉴,并引导学生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鼓励大家相互学习。相反,仅仅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示,对一个班级来说并没有强烈的感染力,即使再及时、准确、有感染力,也并非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绝对安静的气氛会形成一种沉闷的环境,不利于活跃创造。因此,恰当的指导方式最具有决定因素的就是教育的即时情景和学生的需要,因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习的过程而并非是完成作品。
  小学生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教育者应为他们打开创造之门,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深入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同仁们,让我们为造就21世纪的新一代人才而努力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