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效课堂之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亚云
摘 要: 新课改中,如何让化学课堂能达到“高效”的目的,课堂上积极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实现非智力因素的发掘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高效课堂 非智力因素 意义途径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如何让课堂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已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化学作为一门选修学科,在高考制度改革后,教学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但观察近两年的江苏高考化学试题,难度似乎未曾降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了每个高中化学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统一的过程。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把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成是班主任的事情,当成是课后才应该去多考虑的事情。
2.我的观点
要想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化学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努力实践,认识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尽力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巩固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提供最有力的帮助。
3.课堂上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与所有同学直接接触最多的时候,不同的学生智力倾向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倾向于思维能力,有的倾向于语言能力,有的倾向于实践能力,等等。同一方面的能力每个人各有不同,尽管这些能力是可发展的,但是若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这些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必然会受到限制。如果把学生良好的智力比作是台性能较好的机器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机器的动力,没有动力的机器是不会运转良好的。可见非智力因素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学习有了动力,课堂才可能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4.课堂上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我国的燕国材教授曾把非智力因素具体化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我认为化学老师要发掘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兴趣,发展个性,赋予责任、增强信心。
4.1尊重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是感兴趣的,是怀着满心的期盼上化学课的话,那么学生的能力就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但是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一节课他将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我们怎么能奢望这种学习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呢?对于某个知识,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能不能懂,而是应该关心他想不想懂。但事实是,选修学科在高考中的客观地位使学生中必然有一部分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因此作为化学老师,我们首先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
要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我们就要给学生提供“入趣点”。我们不求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所有过程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如果要找一处或几处让学生感兴趣的点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另外还要尽量设计一些可行的、有教育价值的实验来配合课堂教学。
当然把提高兴趣的任务全放在实验上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因为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化学,比如讲到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时,大纲要求掌握的金属部分的钠、铝、铁、铜,可以尽量从我们的身边来找这些元素。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找有钠元素的物质,大家都能快速说出食盐,找有铝元素的材料,能找到厨房的铝制品、建筑上的铝合金铁制品就更常见了。找有铜元素的东西时,一个同学拿出自己的眼镜,在支架处找到一点铜绿。教室里,一些同学有饮料放在教室里,我让大家拿起饮料瓶,和同学们一起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看营养成分时大家都还容易懂,看到配料表时,一些同学就不理解了。因为有许多陌生的化学名词,我给他们解释,这是香精,那是色素,这个是甜味剂,那个是防腐剂。有同学说:“原来我们就喝着一瓶混合溶液啊。”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化学史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发现真理,应用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前人如何做出各种努力,相信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地方。
找到“入趣点”后,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要善于把这个点延长成线,扩张成面,发散成块。要让学生发现,你所厌烦的学科其实是很有趣的,是很实用的,你继续深入学习,还能找到更多有趣而且实用的东西。
4.2发展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智能,不同的性格,教育强调因材施教,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何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我们经常提到的“备课”,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备大纲”、“备教材”,事实上我们都忽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备学生”,你知道你所教学生的个性吗?你知道你的学生他在化学学习上的具体目标吗?我们不能把讲台只作为自己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把它作为学生发展个性的平台之一;不能对每个学生提同样的要求,应该尽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扬长补短。比如说老师在前面做演示实验,有的同学观察非常仔细,他不一定是个智力比别人好的学生,但是他善于观察的特点我们要及时加以肯定。有学生胆子比较小,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后,知道了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自己就不敢取用浓硫酸做实验。这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只要胆大心细,方法科学,那些担心就是些不必要的担心了。只有学生的个性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他才能在幸福快乐中学习,我们的教育也才是成功和高效的。
4.3赋予责任
“责任胜于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的责任胜过了学习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原因出在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责任感不强,因而也就没有负责任的行为。一些同学认为学习是父母要他学的,他是替父母在学习。加上一些老师上课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让他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不过是个引导者、帮助者。
化学课堂上,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化学史,来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迫在眉睫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展示一些比较严重的化学事故。这些都与化学有关,现实生活中,化学对人类有利也有弊。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必要学好化学,让化学服务和造福于人类。比如,在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时,教材上有这么一段话: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损失约占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4%,远远超过水灾、火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这让学生意识到,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金属腐蚀防护的方法刻不容缓。
有了责任感后,才可能有负责任的行为,而这个负责任的行为的开始,就是从学好化学开始,就是从课堂上的努力学习开始。
4.4增强信心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如何在化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呢?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觉得自己的目标总是不能达到,现在江苏高考中化学是实行等级制,我们要引导学生给自己设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为之达到这个目标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给学生创立成功的机会,当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后,自信心就增强了。化学学习分几大块内容,有的同学在练习中可能只有某一块内容学得稍微好一些,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加以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经过精心设计,不能随意,不假思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多元化。当我们提起某个同学的时候,常会用这样的话语:这个同学很聪明,那个同学基础差。老师眼里的聪明学生得到的表扬自然会多一些。事实上,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兴趣、表现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
要增强学生的信心,就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常在课堂上提醒同学们,不要随意地放大困难,要相信自己。在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尽量横向记住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纵向记住主族元素和惰性元素。学生认为很困难。我就熟练地背了一遍给他们听,背的内容超过了给他们提的要求,并告诉他们只要用心,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困难一点点被克服,意志也就一点点地培养起来了。结果后来上课时,许多同学已经能达到要求了。能克服的困难多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
在化学教学中,可借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造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帮其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感的满足与刺激,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加大学习动力,逐渐促成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兴趣,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自信心,有自制力的人。这样,我们才可能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打造出一个人文化的化学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