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人才非智力成长因素培养途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借鉴名老中医成才的非智力影响因素,探究辅导员如何利用课外环境创设,培养中医专业大学生的非智力成长因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人文素养、思维悟性、职业情怀、职业信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大幅提升,使其成长为高水平的中医专业人才。
〔关键词〕 中医高等教育;课外环境创设;辅导员;非智力因素;名老中医
〔中图分类号〕R2;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1.032
Exploration of Ways to Foster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A Case Stud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EN Yumei, PENG Ye, HUANG Xianp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With reference to the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stablish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doctor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ways to foster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university counselor, by creating an appropriate extracurricular environment, which will significantly promote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humanistic attainment, thinking perception, professional feeling and belief, and moral sentiment, therefore making them become high-level TCM talent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reate an extracurricular environment; university counselor; non-intellectual factor; established TCM doctors
在中醫专业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可或缺。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观察、研究名老中医成才过程中的非智力影响因素,在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资源准备的同时,也使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中医专业大学生成为可能。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多是人的情感、信念、意志力、思维方式等培养,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通过一个个活动为载体,将日常生活内容转化为教育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前期,研究团队通过梳理96位名老中医成长个案发现,名老中医的成长不仅仅由专业知识决定,其高尚的职业理想信念、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悬壶济世的思想境界、良好的思维悟性、深厚的文化素养及严格的自律精神为日后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1-2]。本课题研究借鉴中医名家成才的非智力影响因素,在课外环境创设中模拟中医名家成才环境,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学生成为高水平中医人才。
随着高校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进程,辅导员已经全面参与学生的培养,承担学生课下的育人工作。本课题旨在探索辅导员如何对学生课外环境施加影响,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课外教育活动,促进人才成长,使辅导员工作由事务管理、服务向教育管理的角色转变,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医学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法、对比法、教育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模拟或者创设符合名老中医成长的课外环境,探索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学业水平的提升效果,以期构建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针对2011级中医学本科学生,研究团队构建了3年一贯制(1~3年级)、循序渐进的课外成长环境。
1 名老中医的自我管理与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
研究团队通过前期研究梳理名老中医成才规律,发现名老中医都是严格自律、具备极强自我管理能力的人。高等教育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作用,但名老中医的成才,离不开其几十年严格自律与不断求索。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岳美中老先生在开篇文章《无恒难以做医生》[3]中强调自己几十年坚持临床,坚持靠自己摸索、探求医学奥妙。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其自我成长的速度,大学生首先要做一个人格正常的人,才可能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因此研究团队设计一系列课外活动,对大一新生进行系列适应性教育,以弥补学生中等教育阶段人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使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形成自律,成为自主学习的个体。
1.1 深刻领会《学生手册》 《学生手册》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准则,其中纪律处分条例、学位授予条例、学籍管理条例等都是关系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底线。辅导员结合案例,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深刻领会违纪违规对个人前途的影响,规范学生自律,为后期提高教育的层次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1.2 基础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预防学生心理疾病,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恋爱问题、学业问题方面,辅导员从生活实践角度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集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心理异常学生,防患于未然。研究团队做好人际关系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换位思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学习效率;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正确处理爱情中的不如意,避免因恋爱失败引起恶性事故,也引导青年学生以平和的心态、慎重的态度对待爱情,为学习创造宁静的心境,进而自律求索。
1.3 学习观教育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思想先行,要学生认真学习,必须使其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担负着“生命所托、生死相依”的责任,必须有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初期进行学习观教育,打破学生为考试而读书的态度,拓展学生学习的眼界:向生活实践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寓学习于生活中,在生活中修炼自己、完善自己。提前告知学生大学学习的特点,让学生有思想准备,尽早调整适应学习方法。
1.4 基础专业思想教育
研究团队在日常管理中,开设徳艺双馨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大讲堂,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医名师名家风采,体验其学术思想和医德风范,激发学生热爱中医的热情,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专业思想激励,成为专业思想教育的有力补充。
以上教育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应以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为基础,针对不同时代的学生,进行不同教育活动设计,在学生思想基础和人格品质没有达到适龄、稳定的情况下,急于进行深层次教育,是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能收到理想效果。因此,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一定要有耐心,打牢学生成长的基础。
2 名老中医的人文情怀与大二学生职业情怀教育
名老中医的人文情怀是支持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求索医学知识的源动力,也是他们大医精诚、悲天悯人、悬壶济世的情感基础。每一位名老中医无不对病人怀有深深的同情与爱护,体谅人间疾苦,把解除人类疾苦与病痛作为自己人生价值。人的理想信念是螺旋式上升的,做好了学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推向职业情怀教育。
2.1 使命感、责任感教育
《医学生誓言》会深深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希波克拉底醫学生誓词、南丁格尔誓言字里行间无不体现救死扶伤、为人民解除疾苦的情怀与使命。组织学生身着圣洁的白大褂举手宣誓,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责任、使命及医学道德。
2.2 职业情感教育
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和节假日,尽早接触临床,亲身感受医护人员的责任和维系人民群众健康、治病救人的崇高。几乎所有的名老中医也都强调了早临床,坚持临床的重要意义。安排大二学生进行暑假见习,初步了解医学工作,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的需求,明确自己知识的不足;或拜访当地医学名家,深度剖析其成才经历。通过尽早见习,促进学生由理论感受向实践感受转变,了解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差异,明确知识结构缺陷,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医学的使命与责任,把课堂的职业理想教育转化为实践中的职业理想,把对学生前期教育产生的短期职业理想固化成学生一生的长期职业理想。
2.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姜春华先生在从医的道路上,几十年严格自律,放弃自己的一切业余爱好,潜心专研医学。贺本绪先生说“学习祖国医学不容易,初学阶段要有坚强的意志多读书,强记忆。”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环境,没有自由培养不出独立的精神,但过分的自由导致很多学生散漫,荒废了大学时光,虚度了青春年华。作为辅导员既要尊重学生自由,不能强调绝对的统一;又要很好地引导和约束学生严格自律,寻找二者的平衡。
3 名老中医的职业操守与大三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名老中医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良好的思维悟性,这些素养铸就了名老中医高尚的职业操守,成为他们一生行医的职业准则,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也推动他们将解救人民疾苦视为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培养医学生最终的目标是达到这些人类高级思维的境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无穷动力的高尚的人,一个把解除人民疾苦当成自己终身事业追求的人。
3.1 学生职业情操教育
将职业情感上升为职业情操,是将职业理想推进到职业信念的中间阶段。人的职业信念很难在本科学习阶段形成,但是研究团队要及时将学生的职业情感向职业信念推动。研究团队鼓励大三的学生跟中医名师名家临床跟诊,指导学生观察名家、了解名家、采访名家,指导学生辅助名师为病人服务,总结名师的成才之路,感受名老中医对职业的责任,对病人的关怀,感受病人对名老中医的崇敬,唤醒学生对救死扶伤职业理想的向往,唤醒学生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树立职业道德,坚定职业信念。
3.2 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学生开出系统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从大一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动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初级水平。如大一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漫画集》《哲学与人生》《论语》,大二读《中国古代哲学史》《庄子》《孟子》《六祖坛经》《鬼谷子》等书籍,大三读《周易》《禅说》《孙子兵法》等书籍,并撰写读后感,督促学生思考。结合中医经典著作,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诵读和背诵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力图推动全体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3.3 思维“悟性”培养
岳美中说:“读书多些有益于专,知识博些源头更活”,姜春华说:“一个人的思路形成要有多方面的学问,否则思路就狭窄,专业就不能有大成就。”研究团队为学生提供拓展思维和视野的课外读书交流活动,开展文化讲座,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水平、辨证思维水平,每学期定期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通过读书点评指导学生思考问题,互相学习借鉴。
几乎所有的名老中医都谈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研究团队开展青年论坛,极大地促进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学习,阅读《寻路中国》《天大的小事》《道德情操论》《中国文化的重建》,背诵《道德经》等书籍,开阔眼界和心胸,拓展思维。促进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人生的起点和立足点,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从低级形式走向高级“悟性”,思考问题更加全面、高远、透彻。
3.4 中医辨证思维培养
传统医药类非物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通过聪明才智自创的医学科学[4],而中医思维是辨证思维,是综合高级思维水平。研究中医名家成长因素, “悟性”是其成才重中之重的因素。悟性有天资,但是后天的培养同样可以挖掘人的“悟性”潜能。高等中医教育有其科学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有限,只能教授主干课程,辅导员可以推动学生课下大量阅读中医课外书籍,这无疑是培养辨证论治“悟性”的良好方法之一。研究团队为学生開列了一系列课外中医书籍,如《中医入门——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方剂心得十讲》《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1》《脾胃论注释》《熊继柏讲内经》《中国医籍考》等,阅读的程度也从“通读”加深到“研读”,提高临证分析能力。
本研究通过上述教育活动,对中医专业2011级学生共计305名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完整课外活动设计,课外环境创设,研究辅导员工作如何借鉴名老中医的成长,研究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中医专业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了比较全面的基础实践探索。
4 结语
经过系列基础思想教育的2011级学生,勾心斗角、相互猜忌之事鲜有发生,矛盾明显减少,学生间团结和谐,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已经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整体学风比较好,学习气氛浓厚。在大学期间没有新增心理疾病学生,对于入学前发生心理疾病的学生,在辅导员长期正确引导下,也都平稳渡过发病期,坚持继续学习,甚至正常毕业。
通过后期情感教育、责任教育、寻访名老中医活动等教育,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名老中医,感受名老中医对职业的责任,对病人的关怀,感受病人对名老中医的崇敬,唤醒学生对救死扶伤职业理想的向往,唤醒学生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学生们在日后文章提及宣誓医学生誓言仪式时写道:当我举手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时,禁不住浑身热血沸腾,热泪盈眶,顿时感觉自己身上责任重大。
倡导实施晨读晨练,极大地推动了全体学生的生活态度,改变了大部分学生散漫的生活方式,学生自律性强,班级凝聚力强,班级氛围较好。
通过读书交流、开展论坛等活动,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而相对深刻,在日常与老师的交流中所谈及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待世界的理解和自己前行中遇到的困惑,很少有人把精力纠缠于简单的人际关系及失恋的伤感中,遇到问题也能够很快从痛苦中解脱,调整生活的方向。
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研究是一个开放性的研究体系,很多研究的影响因素不能封闭设计,本课题研究的路径设计并非唯一正确路径,在重视课外环境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课外教育的路径有千万种,只要符合教育规律的路径皆为可选路径,也都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本课题旨在探索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积极发挥教育职能,提高工作成效,启发广大辅导员进行教育深层次探索,本探索过程也并非唯一路径。
本研究基于真实环境研究,不考虑教学因素影响,因为取样学生人数多,时间跨度长,研究环境不受任何人力控制,研究观察真实可靠,但教育的结果具有滞后性,目前尚无法观察到2011级中医专业本科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因此本课题还仅停留在路径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亚斌,刘小薇.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15-1617.
[2] 许二平.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教育,2017,36(3):4-6.
[3] 周凤梧,张奇文.名老中医之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0.
[4] 魏一苇,何清湖.基于“中医+”思维的湖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9):6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