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菜名英译研究综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丹
摘 要: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中餐菜名的英译,这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综合不同研究观点和方法,本文对中餐菜名英译现有的翻译原则、方法及所采用的研究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几点建议,对今后的菜名英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中餐菜名英译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西方翻译理论 建议
1.引言
随着中外经济贸易往来日渐频繁,文化交流也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旅行、工作和生活。因此,中餐菜单翻译,影响着他们对中国饮食的了解。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中华饮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菜名英译的研究中,在该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我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对中餐菜名英译的原则、方法及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启示作用。
2.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在中餐菜名英译中的应用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中餐在国外早已闻名遐迩。然而,中餐菜名英译却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还尚待加强。
2.1翻译原则在中餐菜名英译中的应用
中菜英译中所运用的翻译原则虽尚待完善,但目前所取得的成果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黄海翔主张在采用意译方法时应坚持舍弃“行话隐语”、舍弃比喻形象的翻译原则[1]。谢先泽等总结出中餐菜名的三个英译原则:简洁原则;提供菜肴的主要原料、制作工艺或主要特色的原则;表达方式通常用名词词组的原则[2]。吴丽芳认为菜名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有:就实原则,即把菜品内涵翻译出来;就简原则,力求简洁明了;取经原则(拿来主义),即直接采用国外餐馆翻译得当的菜谱[3]。白薇通过对比中西方在菜肴命名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提出三个翻译原则:避虚就实、音译和避免文化冲突[4]。田桂玲等认为不论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翻译方法,都要遵循简洁易懂、考虑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的翻译原则[5]。
2.2翻译方法在中餐菜名英译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是菜名英译研究的起步阶段,文献很有限。陈加基总结了中餐菜名的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写实型菜名采用直译法;写意型菜名采用“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译法;半写实半写意型菜名采用直译加意译法;典故型菜名采用直译或意译加解释的方法;地方风味型和药膳型菜名采用简译加注释的译法[6]。罗赛群认为中餐菜名有形美、音美、意美的特点,可采用“谐音”转译、以“实”对“虚”、结合前两法译其“刀法”又译其“烹调方法”、直译、拼音加注、“原料with佐料”或“原料in佐料”结构、倒译等方法[7]。黄海翔针对中式菜肴烹调方法和刀工用料的英译进行研究,总结出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等方法[1]。
21世纪以来,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餐菜名翻译的研究更加深入,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任静生认为某些菜肴的翻译可以适当采取“移花接木”的办法,即用西方人熟悉并了解的欧洲菜名或主食名来翻译,如:“烤排骨”(Barbecued Spare Ribs)[8]。王秀芬根据中餐菜名的命名特点,提出以地名命名的菜名可采用直译法译出地名和原料即可,如:北京烤鸭(Peking Duck);以数字命名的菜名翻译时一般突出数字,强调原料的品种,如:“八宝饭”(Almond Junket(Eight-Jewel Rice Pudding))[9]。李丹等总结出北京奥运中餐菜单英译主要采用的翻译方法有:语内增词引申,即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适当的词句,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方面都对等起来,如:“大盘鸡”(Braised Chicken with Potato and Green Pepper);文外加注,即文内直译或音译,有关文化缺省的说明则放在注释之中,如:夫妻肺片(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It was first made by a couple from Chengdu city in 1930s.);隐义显译,指放弃隐说,把原文中的含义简单明了地翻译出来,如:“过桥米线”(Yunnan Rice Noodles)[10]。田桂玲等总结出《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主要采用音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其中音译法是直接用拼音翻译地方特色菜和含有人名、地名的菜,如:“锅贴”(Guotie),“东坡肉”(Dongpo Pork);意译法是主要用来解释菜品的原料、做法及味道,并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传递,如:“龙凤琵琶豆腐”(Steamed Tofu with Egg,Chicken and Shrimp)[5]。
3.西方翻译理论在中餐菜名英译中的应用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餐菜名英译研究开始借鉴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经验,为菜名英译寻求合适的理论指导。
朱晓媚和熊力游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菜单英译的指导原则,进而寻求中餐菜名英译中最贴近的对等[12]。王斌传根据功能目的论,分析菜单的语篇类型、语篇功能和翻译目的,并根据中餐菜名的构成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13]。周桥借鉴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认为中餐菜单属于信息类文本,可采用交际翻译法翻译菜单,即先译出菜肴的主料、配料、调料和烹调方法,继而在语境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增益或补偿的方法对菜肴的文化内涵进行解释[14]。陈蔚从异化和归化的辩证关系和菜名英译的理论趋向角度,总结出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主要体现为直译和音译,而部分菜名的英译则应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即在保留菜名原意的情况下,用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翻译出来[15]。李丹等根据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认为在翻译北京奥运中餐菜单时,应遵循翻译的关联理论,即译者从原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大关联,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文读者,并且使用关联理论解释奥运中餐的翻译[10]。刘响慧以文化语境适应论为纲,提出中餐菜名的英译要通过语言的字母意思,探究出暗含在语言内部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寻求文化上的适应,认为译文应适应读者的文化内涵和原文的文化内涵[16]。田桂玲等以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中餐菜名的英译应在保证意义对等的同时,兼顾中餐菜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实现菜名意义对等的同时,注重菜名英译的跨文化信息传递功能[5]。
4.建议和展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都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北京奥运菜单《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简称《译法》)的出台为规范和统一餐饮行业中餐菜名的英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中华饮食博大精深,仅通过《译法》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译法》本身也还尚需进一步完善。从学术发展和创新的角度来说,中式菜单英译课题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探究。
4.1中餐菜名英译研究的不足
谢先泽等认为,中餐菜名翻译的研究至少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中餐菜名翻译原则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第二,对菜名翻译针对性不够强;第三,对源自历史典故和富有文化意义的菜名翻译的研究欠缺深度,缺少值得借鉴的范文和规范[2]。
4.2研究建议和展望
4.2.1加强中餐菜名英译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除上述提到的研究不足外,我认为还应深入菜名英译的理论研究,建议可以将翻译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学理论、语用学理论或社会学理论等相结合来探讨菜名英译问题;“文化菜名”的英译是个难点,应在全面了解菜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为目的,丰富中菜英译名。
4.2.2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菜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我认为译者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才能译出地道的译文;译者还应了解外国客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考虑是否会因文化缺省而产生理解障碍,产生文化冲突,阻碍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4.2.3加强对中餐英译菜名的统一
我认为可按照刘增羽先生的建议,成立一个“中国菜英译名审定委员会”,来统一中菜的英译名[17]。此外,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而出台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也是为统一和规范中菜英译名而做的一次努力,我认为可将其中的翻译方法和原则作为参照,结合中菜英译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英译菜名,为规范和统一中式菜名的英译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12,(1):18-21.
[2]谢先泽,潘演强,杜莉.从“火烧赤壁”与“开门红”谈中餐菜名的英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71-72.
[3]吴丽芳.浅谈中国菜英译原则[J].宁德师专学报,2006,(1):78-81.
[4]白薇.中餐菜单英译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0):30-31.
[5]田桂玲,薛峰,文雪飞.从《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看翻译中的文化传递[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9):119-120.
[6]陈家基.中式菜肴英译方法初探[J].中国翻译,1993,(2):34-36.
[7]罗赛群.中国饮食文化菜谱的翻译探讨[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5):100-105.
[8]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22,(6):56-57.
[9]王秀芬.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2-124.
[10]李丹,周广艺.从关联理论谈背景奥运中餐的翻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151-153.
[11]朱晓媚.浅释饮食文化中菜名的翻译技巧[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1):72-74.
[12]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18,(3):87-89.
[13]王斌传.浅谈中餐菜单英译[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26,(1):46-48.
[14]周桥.谈谈中餐菜名英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220-223.
[15]陈蔚.从中式菜名的英译看异化与归化策略的运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24,(1):107-109).
[16]刘响慧.文化语境适应论视角下的中餐菜名翻译[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4):43-46.
[17]刘增羽.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J].中国翻译,1990,(5):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