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让历史教学更生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秋兰
摘 要: 创设历史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图片、考古实物、文字史料、语言情感或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情境化,再现历史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使学生“触景生情”,充分感知和理解历史,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作者旨在通过研究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创设情境 历史教学 生动课堂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有关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问题,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目标,尤其是知识的掌握状况,教学的目标单一,与新课标强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相违背。因此,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就成为搞好课程改革、全面实现教育功能、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的关键。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升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为此,我放弃了封闭保守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专注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尝试着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入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
问题是,怎样实施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我根据自己上课的实践,提出下列方法。
1.剧本表演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而创设“生成情境”,升华学生感情是实施情感教学的落脚点。学生从对丰富生动的历史感知中产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必须发展成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深厚的、坚实的高级情感才会成为一种稳定的情感,并进一步升华成为情操。促使情感实现发展“升华”的好途径就是在情感教学中设置“情境”,它能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历史的过程中,消除对历史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激发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准确地评价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那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巨大的心灵震撼将使学生难以忘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将被充分调动,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
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当前,无数城市音乐、广场、社区俱乐部、戏曲票友社等群众文艺组织风起云涌,对作为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的富有表现欲望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要把戏剧表演这种方式引入课堂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暗合新课标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历史教育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实践能力。同时,运用历史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也将引领着历史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
2.运用视频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历史学科具有生动又枯燥、丰富又单调、有趣又乏味的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时的兴趣、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提高都具有极大可塑性的具体特点,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力求挖掘学科丰富素材,创设切合主题又引人入胜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启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历史课堂的开头,教师可借助视频素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形象和富有感情性的教学环境氛围,把历史知识还原为生活原型,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进入学习角色。视频的选择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本课的轨道。同时,教师还可播放历史事件视频片段,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材内容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交流欲望。
3.开故事会
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他们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而且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同时也可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故事,将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一节课下来有八位同学左右可以上台讲故事。这项活动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史料及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更具体地了解历史,培养学生收集故事的能力、编故事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课堂辩论
对于一些重大而有历史争议的历史问题,可采用辩论的活动方式。如:“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你赞成哪一看法?请说明理由。”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部分进行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辩论结束后,老师可讲明自己的看法,并对辩论双方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价。辩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在众人面前发言的胆量。这种辩论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临时发挥的内容宜少。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量把空间和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过程,这是对学生个性智慧的肯定,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尊重,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课程是他的乐园,学习历史是他快乐的事。在交流互动中可利用辩论推进小组合作、挖掘个人潜力、凝聚集体智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探索中认知,在合作中论证。在合作过程中,重视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使学生在活泼的精神态度下使智能充分得到发展,潜力得到开发。
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及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同时新课标也要求老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转变以往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产生的依附心理,摆脱那种老师教多少自己记多少的传统思维模式,真正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自觉学习、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呼唤综合型人才,要求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历史学科中来,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以便将历史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得以真正展开,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挫败感,提升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能更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