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子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激发阅读兴趣,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八个结合”。
  一、读与看互相结合,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我们现在使用的新课程低年级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课文中的插图,看后说说都有谁来雪地里画画了?由于这些插图就是文章中相应故事情节的体现,因此学生说得非常形象生动,并富有想象力、感染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也大有裨益。
  二、读与演互相结合,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高
  喜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可以突出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读越爱读。例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学生提出喜欢读春天,我就让学生读春天这一节,学生开始只是平淡地读,泛泛地读。我就进行引导:“小朋友,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谁愿意帮帮我?”学生都表示愿意帮忙。我便问:“草芽是什么?”“为什么草芽说我是春天?”当学生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时,学生已经知道春天小草芽刚刚从地里钻出来,很高兴,很自豪,应读出既高兴又自豪的语气。让学生试着读出既高兴又自豪的语气,当我发现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出了草芽尖尖的动作时,就说:“这个小草芽不仅读出了高兴、自豪的语气,还加上了动作,好美呀!哪个小草芽还想读?”在我的鼓动下又有孩子带动作读得很好,这时许多孩子都想边读边演,于是我便顺水推舟对学生们说:“小草芽们一起带动作美美地读一读吧!”此时此刻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边读边和老师一起双手合掌做起了“草芽尖尖”往上钻的动作,又拍拍胸脯,竖起了拇指说“我是春天”。这时的学生好像都成为了小草芽,已经完全沉浸在快乐之中了,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美妙的享受。读后面的“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两节时,学生又鞠躬,又鼓肚子,边读边演,感情完全融入其中,兴趣盎然,简直令人陶醉。不知不觉中全诗已经全会背了。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表演融入了学生的感情,表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表演使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表演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
  三、读与思互相结合,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过: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渐渐”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弹珠,让学生开动脑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渐渐”一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又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再如在学习《家》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祖国是我们的家”?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四、读与画互相结合,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高
  这里的“画”有两个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画画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变成画面也是一个知识再造的过程。这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小小的船》一课时,我请学生先用笔画一画文章中“小小的船”的样子,交流朗读后再说说“小小的船”的样子,说说喜不喜欢“小小的船”。这样画一画,涂一涂的活动不仅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为学生的背诵做了扎实的铺垫,有助于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五、读与评互相结合,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高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激励鞭策和改进的作用,能使课堂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富有激励性、指导性、针对性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很大但缺乏感情时,老师会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老师就说:“你的声音真动听!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学生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平时只要学生读得好,老师就真诚地甚至夸张地赞扬:“真了不起”、“太棒了”、“你是读书小明星”。这些赞许的话从不吝惜,即使读得不够好的,教师也会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还好?”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因为读书给他们带来了被赏识和超越别人的心理满足。例如教学《雪孩子》一课,第七段“雪孩子从大雪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先问学生这个时候小白兔看到雪孩子化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让学生表演“伤心”的样子,然后带着伤心的感情去读。读到第八段“雪孩子哪里去了呢?”时,老师问:“你知道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吗?”学生回答:“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到了美丽的天堂去了。”“这儿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呢?”“带着感激和对雪孩子的爱去读。”“你们能读出‘感激’和‘爱’的感觉来吗?”学生回答“能”。“是吗?那么请你读出‘感激’和‘爱’的感觉来。老师闭上眼睛听。”这两段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真正融入了情境而且越读越想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