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江川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学阶段,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使之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尤其显得重要。
一、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连自学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成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作为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
1.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课堂气氛与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师生间关系的点和性质有关,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的影响,教师“满堂言”,学生“满堂严”,课堂秩序“良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提问艺术,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活跃的课堂气氛来自教师的启发诱导,来自学生的思维。就研究性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如我在讲授《数学归纳法》一课时,有意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今天,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我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学生:窃窃私语,哄堂大笑――以偏概全。)问题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5)2,计算得a1=1,a2=1,a3=1,可以猜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不作声――默认,有一学生突然说:当n=5时,an=25,a5≠1。”这时一位平时非常谨慎的女生说:“老师今天你第二次说错了”)。问题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显然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说到这里,我说:“这次老师没有讲错吧?”)上述三个问题思维方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问题1、2得到的结论是错的,那么问题3是否也错误?为什么?(学生茫然,不敢质疑。)合理地利用材料,提出好的问题,引出课题,揭示了本节知识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置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归纳法,而且掌握了分析、判断、研究一般问题的方法。
2.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三、在创新中正确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潜能,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能使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创新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学生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发问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单纯地依赖感官到使用多种工具,从毫无规则地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地研究,从迷恋到努力和精确严谨,从被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在创新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个别差异。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创新,应该给全体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创新中来。
在小组合作开展创新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成果。例如,这里有一道高中数学应用知识竞赛题:某超级市场之前一直以商品九八折优惠的方法吸引顾客。最近该超级市场采用了新的有奖销售的促销手段,具体办法是:有奖销售活动自2004年2月8日起,发奖券10000张,发完为止;顾客每累计购物满400元,发奖券1张;春节后持奖券参加抽奖。特等奖2名,奖3000元(奖品);一等奖10名,奖1000元(奖品);二等奖20名,奖300元(奖品);三等奖100名,奖100元(奖品);四等奖200名,奖50元(奖品);五等奖1000名,奖30元(奖品)。试就超级市场的收益,对该超级市场前后两种促销办法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主要从以下三种途径入手:(1)从总收入入手;(2)从收益率入手;(3)从每万元商品销售款的利润入手。在分析之后会发现不管从哪种途径入手,有奖销售所获得的利润总大于打折销售。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让我们在数学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期待着累累硕果的收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