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素隔
摘 要: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会对学生、教师本人和教育事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作者选取了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生职业倦怠的客观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方法,以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原因 调适策略
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基于此,我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策略。
一、形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1.不断地教育改革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小学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大多超过8个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日程安排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应对检查、对付考试等,除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不少教师下班之后也不能彻底“下课”,根本没有放松和调节的时间。还有成绩评比与超负荷的工作量都是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2.教师的职业特点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教师职业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和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如果不能很好地调适,就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3.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都想尽心尽力地工作,并希望自己辛勤的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但实际情况如何呢?由于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部分教师在学期初接受工作安排时就已经决定了他的考核分数,因为有的学校在教师的工作量化中引入了“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以体现其量化的科学性。而学校不同于工厂,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无法用公式去准确计量的,在学科教学的差别上,张三的一节语文课与李四的一节地理课,到底存在多大差别?如何去衡量他们之间的差别呢?所以,那些用“学科权重系数”和“工作量计算公式”来量化对老师进行考评,必然会导致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4.教师自身方面的压力。
外在的环境因素必须通过教师内在的个体因素才能起作用。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及心理健康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教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高自尊的教师易于缓解职业倦怠;而那些具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二、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职业、评价体系与个人等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另外,要确立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大众应对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以减少教师的压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予以关心支持。
2.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个体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特别是一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训阶段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真正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时,就会产生倦怠感。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更理性地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信心。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最后,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通过适当调适来克服职业倦怠。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教师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出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教师应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教师要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自制力、自信心,克服主观臆断、情绪冲动、自暴自弃,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健康、平衡的心态。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
3.建立科学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学校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则易使教师限于平庸、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最后,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保障。
在学校组织中,校长的角色很重要。校长要发扬民主,关心教师,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要创造这种氛围,校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对待所有的教师要公平、民主。
4.学会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实际上你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你偏偏不愿正视现实,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快乐的源泉,为我们带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积极的心态不仅能帮助你克服困难,而且它将是你战胜困难的垫脚石。当情绪低落时,找朋友宣泄一下,适当的时候,外出旅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体验一下成就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释放方式。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应正视弱点,面对先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够承受挫折、坚韧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发展机会;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
[2]耿文霞,陈震.需求关怀:消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周彬.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