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兹良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辅导员在大学生中是否拥有话语权决定着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是否具有实际的影响力和制约力。作者从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定位、社会价值取向和工作负担等三方面展开了论述,提出了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学生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而且担负着指导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逐步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责任。辅导员在大学生中是否拥有话语权是辅导员能否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及大学生人生指导等职责的关键所在。
  一、辅导员话语权的解释和分类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1]从这个意义上讲,话语是人类社会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同时,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建构,与社会的权力结构之间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话语中包含着权力,话语的实践隐含着权力的运作。高校辅导员的话语权,就是指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表达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所产生的具有影响、评价、制约的权力”[2]。这种权力不同于国家专政机构的权力,而是蕴藏于制度、知识和理性之中,具有一种无形的权威性,使得大学生依赖、服从于它。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中所面临的话语权困境
  在当前国内的高等学校里,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治理模式不够成熟,新的思想潮流和教育问题不断涌现,导致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面临诸多困境。
  1.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定位不清导致话语权的使用不规范。
  我国的辅导员一开始是为了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政治性是辅导员工作的第一个属性。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辅导逐渐被各高校所重视。辅导员也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服务育人的复合型角色。这种复合型角色导致辅导员既要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教育者,又要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更要作为学生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这三种角色之间并没有很好地呈现出一个树状结构,可以区分出主干和枝干的关系,反而是像来自三个不同方向的直线最后交汇在辅导员处并向外发散。辅导员在话语权的使用上,既要像专家学者一样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进行权威的阐释,又要用纪律性、约束性的言语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监管和控制,还要像哥哥姐姐一样在言语上跟大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打开大学生的心扉。因此,辅导员必须依照不同时期的任务,这种任务往往具有临时性和突发性),经常性地进行“变脸”以转换身份,进行话语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频繁转换,导致辅导员工作很难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辅导员话语权的使用不规范。
  2.价值取向混乱冲击着辅导员话语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改革开放在打开国门的同时,也打开了校门。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才社会化的大趋势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化,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当代大学生不再满足于从书本上获取的有限知识,转而开始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织并相互碰撞,文化的多元性渗透,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唯意志主义、拜金思潮和享乐主义等在不断侵袭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大学生正处于校园和社会的分水岭,其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大学生对外在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并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他们并不完全接受高校老师和辅导员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和道德观念,自身也在观察着社会,并根据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设计下,在受利益驱动的商业资本与大众传媒合谋下,反动的、黄色的、庸俗的信息充斥网络,侵袭着大学生,转移着大学生倾听的对象。辅导员的话语从数量上、从频次上、从形式的吸引力上,都难以同大量的、超高频次的形象生动的又极具欺骗性的不良的话语相抗衡。[3]
  3.工作领域无边界扩散,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弱化了辅导员的话语权。
  在现行体制下,辅导员的工作领域正处在无边界的扩散之中,辅导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工作。从学校的角度讲,辅导员要接受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和院系的双重领导,分担着来自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共青团委员会、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后勤服务集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诸多部门所面对的学生工作。从学生的角度讲,辅导员工作从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渐渐向文体活动、学费收缴、困难补助、奖学金评定、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宿舍管理、安全健康、社会交往、心理健康、突发事件等诸多领域无边界地扩散。许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配备足量的辅导员。一些高校更没有按照要求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把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都推给辅导员。[4]在大学生心目中,辅导员似乎无所不在,始终站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繁杂的事务、超量的工作负荷和工作节奏的不规律,耗费了辅导员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无法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举动,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加以持续的关注和引导;也不会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这种现象渐渐使得辅导员自身的话语日渐重复而匮乏,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性话语权逐渐丧失,成为学校其它部门进行学生工作的附庸,弱化了自身作为辅导员的话语权。
  三、提升辅导员话语权的对策建议
  1.理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针对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不清的问题,首先要理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工作一开始就是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所在。只有完成了这一根本任务,才能确保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政治方向。其次,除了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还要对大学生的人生成长进行科学的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并不成熟,极易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迷失人生的方向。辅导员必须对大学生的人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上两项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轴心所在,要针对以上两项工作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教育培养,使得辅导员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学生的人生指导专家。在确保以上两个工作职责的前提下,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辅导员适量承担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
  2.辅导员应不断扩充自身知识来源,提升辅导员话语的真理性和指导性。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辅导员单凭一腔热情,靠学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和传帮带根本无法占领大学生的舆论阵地。首先,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要不断进行充电,扩充知识来源。辅导员应该关心时事热点和最新社会动态,养成读书、读报和网络学习的习惯,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特别要关注最新社会事件对大学生心理思想的影响,及时召开班会进行科学引导。其次,辅导员要善于思考,自觉锻炼自身辨识社会中的各种话语和思潮的能力,“从教师本身来看,教师个人话语权的建构最根本的是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尤其强调教师以批判性的反思和研究作为自我意识觉醒的源头,在反思中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自主的发展”[5]。对一些容易混淆是非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辅导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言论上要善于拨乱反正。对庸俗的、黄色的、反动的及其它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语言通过举例等方式进行科学的批判,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生轨道前进。最后,辅导员要倾听大学生的声音,让自身的话语相容于社会的话语和大学生话语之中,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将抽象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并以之指导他们的行为,需要高校辅导员在深入研究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自己的话语技巧,学会用个性化和适应时代风格的语言向大学生传输信息”。[6]要学会从党的教育资料里,社会和大学生中间汲取语言营养,实现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的转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话语的真理性和指导性,牢牢地占领大学生的舆论阵地,取得自己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
  3.充实学校基层骨干,分工协作,切实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首先,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从辅导员所带学生的数量上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作用,建立一支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团组织,让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团组织工作相互融合,确保辅导员更好地完成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次,特别要注重发挥学生委员会和学生社团的力量,指导大学生进行自律自治。辅导员应尽量避免陷入琐碎的学生事物中,变成大学生的“保姆”、“奶妈”。诸如文体活动、困难补助、奖学金评定之类的工作,应充分调动大学生“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关键要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最后,必须不断充实学校的其他学生工作部门的基层骨干,将本应由其他人员承担的工作与辅导员工作进行剥离,使辅导员真正地将工作重心从事务性工作向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方向的引导和人生规划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基础教育出版社,1999:159.
  [2]冯永泰,陈燕娜.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弱化与重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2009,(2):33.
  [3][4]冯永泰.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境遇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9,(4):20.
  [5]胡福贞.论教师的个人话语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52.
  [6]齐品.论高校辅导员话语创新[J].铜陵学院学报,2010,(2):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