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覃程
摘 要: 新教改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学习动机 创新思维 潜在功能 学科融会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往的地理教学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照本宣科。新课标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创新人才,将决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科技进步的快慢。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地产生为民族的振兴和美好的人生未来而学习的动机。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通过探究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如在“长江三峡工程”的教学中,通过“问题激趣法”展开这样的情境:“长江三峡知多少?”学生纷纷搜寻自己的知识储备,引出:可以大量地发电供工农业生产使用;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影响到中华鲟、白暨豚的生存环境等,从而依序认识“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百万移民安置”、“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如何保护名胜古迹”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内容自然分成若干个问题逐步展开,在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化解重点和难点,丰富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认识。
二、充分挖掘各种潜在功能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相同情况下碰到的以不同方式叙述问题时获得的知识效果最佳,但有些知识只有当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改变思考方式时才能掌握。考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那么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在监考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目时,可以利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优势,适时地提示或点拨,这对解决教学难点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新课程标准倡导:“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由强调量化指标考核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变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必须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方法,既要应用作业的复习、巩固、强化等功能,又要探索其拓展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潜能、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习完教材的相关内容后,还有天文观测和外出考察的课外作业。曾有一位学生在《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中这样写道:“在桥南的公路西侧,可以隐约看到地壳运动的结果背斜、向斜和断层。它们初看与课本上所画的相差甚远,经过仔细观察和老师的指点,最终还是辨认了出来。”他们获得了课堂书本和课外完全不同的体验,激发了学习热情,亲身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地理知识相融合。教师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促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面思维能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展,恰如其分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努力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贴近的问题,以交流合作的方式讲授知识。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从而摆脱束缚,拓宽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中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且很容易解决。仅对教材中的答案进行记忆,思维就会定式化,导致思维刻板。教师要创设能够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不同途径地探讨解决问题。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生命力极强的科学,它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色。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和地理可报考专业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尴尬的地位。课程改革缓慢,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始终认为是副科,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但就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力图找出对策。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到课堂教学若能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时时感受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必能激起学生有力而持久的兴趣,并成为自觉学习的巨大推动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芳.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科学与教育,2008,3.
[2]周长林.怎样上好地理课.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8.
[3]陈中亮.如何改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