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华蕾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但他们要面对的压力也很大,心理问题就逐渐产生。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 原因 干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大学生人数日益剧增,大学生也因为新的环境、就业等压力心理问题不断涌现,从而表现出焦虑不安、自卑易怒、抑郁、偏执敌对并容易产生敏感多疑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紧张和恐慌,排除心理危机的威胁,他们就很容易对自己、他人甚至社会采取过激和敌对的行为,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给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避免的损失[1]。
  心理危机(简称危机)是个体应用惯常的应对方式无法处理目前所面临困境时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2]。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高校应该建立全面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尤其是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以便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
  1.家庭问题。主要包括家庭经济问题、父母关系和谐程度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方式、与亲人的关系程度等方面。由于家庭教育是小孩的第一课堂,学生最初的是非意识都是通过对家长和亲人的模仿学习而来的,这些意识是耳濡目染的,从小就刻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长期以来,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强烈期望下,在只追求学习成绩的压力下,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由于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观念,反而采用一些自认为很正确的错误观点来误导孩子,在教育方式上也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落后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2.环境适应问题。对于宜春学院这种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讲,生源有绝大部分来自省内,而一大部分就来自农村,家庭经济都比较贫困,加上高中学校实行的往往是应试教育,老师和家长都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的自立能力很差。所以有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表现为语言上的不适应,以前都是用地方方言,进入大学后,要用普通话交流,很多人从来没有讲过普通话,加上以前上课老师教学时也是用地方方言,导致学生很多发音不准确,有些甚至不愿意开口和同学讲话,由于语言的障碍而不适应环境,从而影响人际交往,一些学生就产生自卑等问题。
  还有一些学生从未离开过父母,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独立生活,衣服什么时候洗、怎样洗;每月的生活费该怎样合理支配;晚上睡觉同学打呼影响自己的睡眠;和寝室同学该怎样相处,怎样过好集体的生活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而产生失眠、吵架等不良现象。
  3.学业问题。大学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和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高中时,每天上课内容很少,而且老师总是反复复习以前学过的东西,充分利用晚自习等时间给学生讲习题,每天任务安排得很满。大学课程很多,教师上课进度很快,和学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平时作业和考试都非常少,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该怎么学、学什么都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合理安排,而利用这些自由的时间上网、看小说、谈恋爱等,最后导致上课没有激情,厌学,考试作弊、考试不及格等问题,从而产生困惑、矛盾、烦躁等情绪。
  4.情感问题。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抱有强烈的需求与较高的期待,但由于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和经验,而使期望与现实产生强烈反差,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陷入朋友间纠纷、被朋友误解、与朋友闹矛盾等,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比较严重的是因恋爱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因为大学生在心智上还不完全成熟,也没有能力承担该尽的责任,加上对爱情的懵懂、不恰当的认知,这使得他们在相处过程中出现矛盾、纠纷,导致分手、自杀等一系列问题,从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心理压力。
  5.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似乎已成定律,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们不再得到社会的万分宠幸,更何况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加上他们对求职抱有过高期待,又存在自卑、自负、浮躁、依赖、享乐等就业心理,导致就业更艰难,从而会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此外,大到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国家政事,小到经济压力、父母患病、亲人亡故,再到自身容貌缺陷和生理疾病等,都是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诱发源。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的发展关系着自身的前途、社会的安定,乃至将来国家的兴衰。但同时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存在以上心理问题诱发源,甚至会出现精神分裂、自杀等严重的问题,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是十分关键的,这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大学生危机干预对策
  1.加强学生环境建设,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和谐美好的环境能使人心情愉悦,同时它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首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亲和、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创建宿舍等场地的文化氛围,教育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包容,坦诚相待,共同进步;再次,要对待新生要在入学后,通过座谈会、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做好入学教育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后,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抒发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力、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教育工作,培养自我心理维护能力。由于学生缺少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很多学生心理非常脆弱,承受不了小小的打击,但在发展自身的道路中没有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因此,学校应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情景剧等相关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学校还要选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心理保健员,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让这些干部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敏感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同学进行心理咨询。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要定期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要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别、咨询和跟踪调查,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的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中心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门,通过心理咨询能使得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但往往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心理咨询中心,而且专业咨询的工作教师很少,大部分高校学生有一、两万,需要咨询的学生少则近千,单凭咨询中心的几个教师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必须加强心理咨询中心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将专职辅导员或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充实到这个队伍当中,有强大的咨询队伍就可以全面做好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家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6-37.
  [2]程婧,段鑫星.大学生危机干预理论及对策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838-8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