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情系学生,用心育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翠萍 李杰志
摘 要: 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培养自己的思想修为,包容学生,专于自己的专业,为学校的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能力。班主任应该学会倾听自己的学生的意见,同时也应倾听其他班主任、课任老师、领导的建议。应该以身作则,不能简单地训导学生,要欣赏学生,赞扬学生,用心来教育学生,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心理
何谓师者?《师说》里有一句话颇为深刻:师之所存,道之所存。语出铿锵有力。古人历来崇尚文以载道,柳宗元曾说:师以载德。我深知,德育的第一要素是:首先老师要学会做人,“身正之,学高之”,德如不存,怎为老师呢?
教师是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于是我常请教同仁,注意学习,希望通过努力,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合格教师,希望用我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而不是用过激的方法、严厉的态度、师者的尊严强制教育学生。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强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可是部分班主任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学会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有这么一个案例:我班有个女生叫陈金娇,长着娃娃脸,人蛮可爱的,学习成绩也可以。这么一个女生,通常来说应该是听话的,可她就是处理不好和其他同学的关系,特别是同宿舍女生的关系。有一次,晚自习,她过来向我诉苦,说同寝室的女生欺负她。当时,我示意她说,没有打断她的描述,也没有插嘴,那天晚上她和我说了很多她的事情,都是我不知道的,平时是很难了解的,在她说的过程中,我始终关注着她的情感变化,注视着她的眼睛,她一直很激动。那天晚上我和她整整谈了三节课,应该说是她说,我听。在这过程中,我没有发表我的意见,也没有以老师的名义给她任何的指导性意见,我只是个旁听者,是她诉说的对象。慢慢地,她情绪恢复正常了,也能听进我的意见了。她的家庭条件不好,爸爸妈妈关系不是很好。爸爸经常赌博,输钱后,就拿她出气,妈妈心里难受时也拿她出气,她觉得她怎么这么不讨人喜欢。所以来到学校,她也认为其他同学对她不好。她列举了很多例子,证明是同学对她不好。后来我帮她分析,做她的心理工作。告诉她,应该学会坚强,学会承担责任,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应该自己放开心情,让自己快乐起来。事后,我联系了她的父母,跟她的父母说了她的事情,她的父母都很有感触。和她同寝室的女同学说明情况,同学们也了解了她的不快乐的原因,非常愿意和她做好朋友。她的心结打开后,人变得开朗快乐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成绩进入班级前三名。
二、用身体力行代替空洞的说教
刚开学时,学校卫生情况不是很好,学校安排大扫除。我班被安排的场所不是很好,垃圾非常多,而且不能用扫帚打扫,因为垃圾都在花坛的草丛中。不能扫,那只能拣,可是垃圾比较脏,学生不愿意用手去拣。作为班主任,我也理解学生的心情,就和学校联系,想用老虎钳去拣,但因为刚开学,学校没有。怎么办呢?很多男同学都不想干了,特别是调皮的几个,而且当时这个班是我刚接手的初三班,如果这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
当时,我二话没说,因为此时说教已不能改变某些学生自小就养成的习惯了,就自己弯腰带头去拣垃圾,不是作秀,而是认真清理。男生显然对我的举动感到惊奇。有学生说了,老师,这很脏的啊。我当时说,没有关系,洗手的时候注意一下,多费点洗手液。沉默了一会儿后,班长终于看不过去了,低头帮我干了起来。其他学生也开始动手了,气氛越来越热烈。干到高兴时,有个调皮的男生还说:“没什么了不起,劳动吧,那是最光荣。”从那以后,每次劳动,男生们都能主动承担重任,并把此当成是一种荣耀。他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责任”,所以以快乐的心态对待劳动。就这样,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做在前;他们做不到的,我实践给他们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们真心服我,当然就能在我的引导下自觉地修正品德。
三、欣赏学生,包括犯错误的学生
自尊心强、自控力差、争强好胜又容易冲动,是现今的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在屡犯错误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明显,而对他们的教育,老师们普遍感到很棘手。屡犯错误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就不可救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班主任的责任就是挖掘这个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准确及时地把握和捕捉教育的最佳契机,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时,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而不能把这次错误和以前的错误联系起来,“上纲上线”地一顿狂批,不论学生能否接受,一口气训斥个痛快,否则会令学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仇恨班主任。班主任应该冷静而客观地倾听学生的陈述,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引导他认识到后果,自觉自愿地查找问题的根源,缘根寻本,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那些学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班主任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赞美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对于那些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也要批评他们。适度的惩罚教育是对德育教育的很好补充。在批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做到批评无痕,不能伤害到学生的情感。我们应该点到为止,不能体罚学生,包括肉体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打击。
四、赞美学生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与表扬不同,赞美不是当着学生的面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赞美,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和试验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对方在赞美自己,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班主任的欣赏是不是做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向老师期望的方向迈出步子。
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尊重。
如我班有个学生,性格暴躁,好打架。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问题后,认为,他个人品质还不赖,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有意识地对该学生进行评价:“某某,尽管好打架,但是他有许多好品质,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尊敬老师,碰到老师都说老师好;在班级,寝室里能帮助同学。如果他要遇到事情了,能够冷静想一想,脾气好一点,采取比较好的办法,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当时他很不好意思,事后,在周记里说,我能这样评价他,他很高兴,保证以后不打架了,遇到事情会好好处理。
教育就是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对屡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不要轻言放弃,而应该相信自己,相信学生,给其一次机会,因为适当的教育方式会挽救一个将要身陷泥足的迷路者。做他们心中导引航向的灯塔,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对镜一笑总能换来回眸的精彩”。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能使师生在心理上接近,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桥梁。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师品最好的注解。我们在日常的教书生涯中,应带着诚挚的心,飞向德育的天空,带着满腔的爱,飞翔在新课改的理念天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第六章).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黄向阳.德育原理(第六、七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谷平.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学校生态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4]高玉丽.学校德育的新视点――网络德育[J].北京教育,2002,(11).
[5]王逢贤.学校德育过程特点初探[J].教育研究,1979,(3).
[6]郑富兴.论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