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将探究进行到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金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题课程改革在世界各国倍受关注,我国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变传统教育中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为“我会学”。那么,像初中物理这样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怎样才能“会学”呢?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索才会有效果。学生内驱力决定学生的投入状态,只有积极地投入,真正地参与,才会在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自主投入使学生善于质疑
  所谓自主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是开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全身心投入,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在这种内部动力的激励下,就能从各个方面提出问题。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进行斜面小车实验:三次实验都用同一辆小车,且让它每次都从斜面上同样高的位置滑下。学生兴趣盎然地观察,主动进行思索,小车在毛巾面上前进的距离最短,在棉布面上前进的距离较长,而在平滑面板上前进的距离最长。这是为什么?“在每次实验中同一小车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又为什么?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起点提出了各种疑问。
  二、自主参与使学生勤于动手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主体,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去实验,去体验,勤于动手,实验的功能才能充分得以显露。
  例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学生分组首先尝试了测定摩擦力的方法,他们以认真的态度开始了探究。有的学生将课本、细线、弹簧测力利用起来,也有的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木块、钩码来研究。不同的实验器材,最终得出相同的结论。学生们积极进行操作,实验进行得热火朝天,真正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寻找真理。再比如研究“惯性现象”时,学生在“乘车”片断中开始了探究:用实验去体现惯性。他们利用纸条与钢笔、小尺和书本、棋子和小尺、木块与粉笔等身边常见的物体来表现惯性。更有的学生“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说明惯性及其表现,表演得也恰到好处。
  三、自主探究使学生勇于创新
  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并不注重最后产生什么发明或创造性成果,有时候,学生探究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带有极大的思辩性,也就是说可能不太全面,值得进一步推敲,但最主要的是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究能力,把学生引领上创新性发展的轨道。
  例如在研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我为学生准备了气泡(玩具气球)、注射器、细线、玻璃管等材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有的吹起气泡后用手挤压;有的将气泡绷在注射器口,抽、拉活塞;还有的把气泡绷在玻璃管两边,用酒精灯去加热玻璃管中间,等等。学生经过操作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大(因为向气泡吹气,气泡体积变大,而且膜变薄);有的认为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因为注射器抽活塞时,膜向里凹;推活塞时,膜向外凸);这些观点都包含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时我让学生互相评价,在时间、空间上放手与学生,不包办代替学生的分析过程,必要时通过再次实验,去领悟其中的真谛。
  总之,学生的自主性是实验探究最强大的动力,以它为核心,实验探究才能见成效。在教改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掘学生自己的潜力,我们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