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基于文化因素的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曼 万呈惠

  语言学者认为掌握一门语言实质上就是掌握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文化也依附在语言之上。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是紧密结合文化的语言学习。另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应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虽然大部分的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文化教学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对教师和学生根深蒂固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导入少之甚少。在一些高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是和学生的学位证书挂钩的。因此,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语言对于学生不再是交际的工具,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也是遥不可及的。而为了使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更高,教师往往忽视了在教学中应传授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更注重词汇的记忆、阅读及听力等的常规练习。
  但事实上,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的表层,而应把与目标语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植入到教学中。只有基于文化因素的语言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完善地掌握目标语,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同时,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目标语的文化敏感性也能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适应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
  二、文化导入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董亚芬认为,“任务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括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基于文化因素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必要的。
  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错误。在语言学习中,学生如果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缺乏语言的底蕴文化知识,就会陷入文化陷阱。例如,一位先生在介绍他的同事Larry时说:“He is wearing two hats.”如果按照单词表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成了“他戴着两顶帽子”,但在当时的语境下,这位先生想表达的是“他可是个大忙人”,也就是说Larry身兼两职,而不是真的戴了两顶帽子。
  另外,基于文化因素的大学英语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集听、说、读、写为一体,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要取得最佳效果,教师除了要讲解语言基础知识,还应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展现英语国家特有的社会风貌、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等。而学生只有了解了异域文明才会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文化导入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听说、阅读、词汇等。
  1.听说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现在大部分学校使用的听说教材如《流畅口语》、《新视野视听说》等的编写内容涵盖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实际选用,适量适当地进行文化习俗的练习。通过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政治、教育、经济等相关知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的内含意义。同时,在组织口语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特定的文化情境,如在餐厅点餐、旅馆定房、机场换登机牌等,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下进行角色扮演,将文化知识融入到日常交际中。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行为准则等设计不同的讨论题目,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与本民族的特征进行比较,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培养其文化敏感性,有效地避免语用失误。
  2.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可以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它也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就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去熟悉、了解这些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归纳出一个能涵盖该课文内容的文化框架,并列出相应的文化项目,在教授语言结构的同时,较为系统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教师应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客观地解释不同的文化行为,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分辨能力,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根据文化图式理论,学生拥有的目的语图式越丰富、越广泛,那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文化差异引起的理解困难就越少,更能深刻理解及发现所学内容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图示,并通过比较两种文化图示调整其原有的文化图示或构建新的文化图示。例如,No pains,no gains.(不劳而获),在这个习语里,两种语言的文化信息是相似的。而对于一些文化图示冲突、错位或缺省的词汇,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调整原有的文化图示,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敏感性。例如,几个同学聚到一起聊天,大家都到齐了,唯独不见Wayne。其中一个说“今天好像没见到Wayne”,另一个接着说“他的女儿放暑假,大概帮忙搬东西去了”。正说着,只见Wayne从外面走过来。Joe于是说“speaking of the devil”,原来“speaking of the devil”相当于中文的“说曹操,曹操到”。又如英语中许多有关宗教、社会文化的词如Mass(弥撒),Baptism(洗礼)等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海中是没有对应的文化图式的;同样地,汉语中的“节气”、“阴阳”等在西方人脑海中也没有相应的文化图式。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丰富、完整的文化图示,提高其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基于文化因素的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文化;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本土文化特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日常交际中能得体地运用目标语。但教师在文化导入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遵守适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的原则。总之,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吸收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与教学出版,1994.
  [2]吴卞.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3]杨东焕.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华章,2007.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BQ0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