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蕴人文性于音乐教学之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玉芬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呢?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
  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不仅仅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融于其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学习已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他们是学习者、实践者和探索者。此时教师、课本只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于学习、交流、对话的资源。
  音乐新教材的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安排的,这个主题也是一个人文主题,如:《与你同行》、《锦绣江南》、《绿色的呼唤》,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围绕主题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于这个主题中快乐地学习。如我在教《草原放歌》这个单元时,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一个可以大大挖掘的宝库,它不仅集古老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于一体,而且可以引发它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从而提升学生对美、对艺术的鉴赏,更加了解和热爱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
  二、善于捕捉课堂中的人文因素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本质中最殷切的是渴望被肯定、被赏识。”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尊重着教、欣赏着教、鼓励着教、启发着教,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使他们乐于与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本次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三、在相关文化和音乐活动中丰富人文内涵
  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音乐常与相关文化结合在一起。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其一,我们的教材在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与相关文化方面有着独到的编排和精巧的设计。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论时空的变迁,都能折射出人类文化的光辉。例如:教材中有不少地方音乐题材,我们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进行学习。让学生欣赏《丰收之歌》(新疆)、《道拉基》(朝鲜)、《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赶吁归来啊哩哩》(彝族)、《北京的金山上》(藏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曲片断,然后从一系列的民族服装中请学生找出藏、新疆、蒙、彝、朝鲜服装,引导学生对各地的民歌进行分析、探究,发现地域差异与民歌之间的相关性,并从民歌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方法上的不同去感受民歌的丰富多彩。且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用打击乐器伴奏,再让学生根据经验说出还知道哪些地方的民歌。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还可以增加其他地方音乐,使学生对我国的地方音乐有较为广泛的认识和了解。当然,课后还可以延伸,布置民俗民风展示、民歌大汇唱,等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音乐课不是单纯地学习音乐,而是与多种相关的文化相结合。其二,结合教材中入选的音乐作品,运用渗透的方法,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容融合在有关教学领域和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如:《春天的脚步》(选自苏少版7年级音乐教材),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
  1.师配乐朗诵朱自清的散文诗《春》。同时还播放风光片――春景的一系列画面,并让师生一起背诵,一起融入春的意境中。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眼睛看得着,手也可以触及得到。
  2.交流本课预习。
  师生一起漫游学生们准备的成语河、古诗林、音乐苑,对中间一些好的词语、熟悉的古诗一起说说、背背、诵读诵读。
  师:刚才大家所说、说诵,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是如此的绚丽、如此的富有诗意,我们怎能只说不唱呢?让我们一起来唱响春的旋律吧。
  (二)学唱歌曲,表现情感。
  1.听听
  (1)播放歌曲《渴望春天》,学生初听,思考:这首歌和以往学唱过的歌曲有哪些不同?师引导学生回答。
  (2)提问:世界上谁被赞誉为“音乐神童”?我们刚刚听的歌曲就是他创作的,你知道他是谁吗?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家?代表作品有哪些?老师课前把这些题布置给了我们班的课代表,大家欢迎她来给我们解答。
  2.想想
  (1)复听,学生继续熟悉音乐,并能进一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2)师范唱,学生仔细聆听老师的伴奏,感受6/8拍的旋律动态。
  (3)讨论分析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
  (4)师小结。
  3.唱唱
  (1)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学生对这首歌应该很熟悉了,所以这里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唱。并提示:可以先唱最容易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可以找老师帮忙。
  (2)自学反馈。
  (3)跟琴唱一唱。
  (4)用体态感悟音乐。师:刚刚大家学得很认真,所以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下面老师把歌曲再完整地放一遍,希望同学们随着歌声拍打它的节奏,我希望能看到不同的拍打动作,看看谁做得最精彩,最富有创意。请表现有特点的个别学生及时展示。
  (三)结合表演,升华情感。
  1.师:通过反复的聆听和演唱,同学们对这首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表现这首歌的意境?
  2.分组讨论,要求人人都参与,有什么需要可与老师商量。
  3.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4.学生分组展示表演:A:配乐诗朗诵;B:竖笛演奏;C:歌舞组;D:绘画组。
  5.师生一起点评各组的表演。
  6.一起演绎歌曲,老师弹奏服务,学生自由发挥。
  (四)课堂小结。
  在春风拂面、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拜访了春天,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希望春天能永远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抓住春光,努力学习,风发向上。最后在《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在该课的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感知、体验和表现音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时在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师生一起关注朗诵时的速度、节奏和韵律,构建了朗诵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这样也就充分挖掘了教材中可以发挥拓展的空间。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技能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只要充分挖掘了音乐教材的人文性,利用音乐课特殊的人文氛围,适时发掘人文情愫,就一定能让音乐课凸显人文的关怀,使学生在春温秋肃、潜移默化中激荡情怀,增长见识,音乐课将披满人文的光彩,成为一幅多彩的画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