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秀梅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引” “导”
在《实话实说》栏目的现场参与者中,许多平时不善言谈的人也能争相发言,乐于参与。它的成功之处无非是主持人一改从前说教的做法,尊重参与者的观点,不妄下结论,让参与者自己辨别是非。同样,教师要上好一节学生欢迎的信息技术课,也应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把重点真正放于“引”和“导”上,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适时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部分,在教学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最终的成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教材为中心,精心设问。
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出发,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计算机安全和防范时我设计问题情境:2006年底,一个名叫“熊猫烧香”的病毒蔓延了整个互联网,感染了数百万用户的计算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幸公安机关及时抓住了病毒制作者,挽回了广大用户的损失。从该病毒制作者被捕这一事件中,大家得到了哪些启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就抓住了本节的重点:病毒的特征、危害和防范积极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各种解决的办法。
2.问题设计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原则。
教师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问题太难,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最后导致失败,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太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问题不能太难,又要具有挑战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好这个“度”。如在ACDSee软件的简单处理后我设计问题情境:制作一份令你满意的数码相册。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相片的旋转、剪裁、配文等知识,这个问题不算太难,但要做得好也不是那么容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ACDSee的其他菜单功能来美化自己的相册。
3.创设真实的问题,突出学习的实用性。
问题的价值在于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来自实际生活的问题当然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产生学习的动力,真实问题的解决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成就感。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我设计情境:电脑配置DIY。在配置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并了解了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走进了真实的世界。
4.创设问题可以由学生来完成。
让学生参于到创设问题的活动中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的情境,并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让学生模拟表现一个现实的情境:两位白领见面,一位说:“昨天刚刚做了一份企划书(用PowerPoint),但由于时间太晚了,没有美化,马上就要作报告,怎么办?”另一位说:“交给我吧!”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她是怎么做的呢?现在我把待加工的报告发给你们,看谁能做得让她满意。”这时自然地引入到演示文稿的美化教学活动中来。
二、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被某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所束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是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用、交替着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组织学习的方式“活”起来。
灵活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组织中我主要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基础上结合基于网络的学习法。
在创设问题情境后的基础知识学习的环节,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这样能保证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提高,为下面要进行的合作学习提供条件。在探究与实践的教学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知识的拓展环节,使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和丰富的资源,网络中大量针对问题、活动的文献、资料和数据等,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也能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意识,使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2.活动的形式“活”起来。
(1)交流活动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是计算机知识小技巧。对象可以是生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交流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激发学生去探索多种解决办法,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交流中“露一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学生的参与性也很高。
(2)成果展示活动
没有评比就没有进步,每位学生都希望通过展示得到老师的肯定,特别是同学的肯定。评比能激发学生做出更出色的作品。在演示文稿的作品展示前,很多小组都认为自己小组的最出色,通过展示,学生发现原来演示文稿还可以“这样做”:自己设计模板,增加动画,等等,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3)采风活动
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带着任务回到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对这种新奇的教学活动方式更能引起兴趣。在ASDSee软件的学习时,我带学生走出机房到校园的每一角采集素材,并把相片带回课堂进行加工,进行一次真实任务的学习。对自己亲自采集的相片,学生更有美化的愿望。
三、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
教师应给学生留些“空白”,给予适时的指导,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强烈愿望。在课堂中通过“留白”,留一些疑惑和思考的余地,可以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变成能独立思考的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体验方式,鼓励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索,利用软件的交互性,总结出使用的规律和方法。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走弯路,最后找出解决方法,这比你直接告诉答案更深刻。其次要发挥老师“导”的作用。在“留白”的过程中,绝不能离开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探究能力还不强,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这时老师要指导学习的方法,及时点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网上资源的下载”教学章节中,考虑到部分学生已学会并使用过,老师可以进行课堂“留白”,组织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内容、要求、时间和检测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提高。教学设计时我们往往比较重视优等生的学习感受,怕太简单不能调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应当注意的是:学困生更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找回丧失的自信心。所以在任务的设置难度上要体现不同的层次感和选择性,容易的任务让学困生解决,困难的任务让优等生来攻克。
五、及时的评价必不可少
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仓促评价或不进行评价,是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及时的评价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的形式中我采用了评价表的方式,在自评、互评、师评的基础上为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可选组内的两名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采用多元化评价,从作品的质量、学习的主动性、合作能力与情感等多方面评价,使评价更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吉庆,黄钢.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2]董玉琦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