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宝华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总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生活动,正可满足学生成为一名知识探索者的愿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说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然而,当前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老师满堂讲的现象,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应该抛弃。新课程应该提倡教师的角色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些体会。
一、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的情境
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可见,疑问是学习的动力。它能使学生求知欲望从潜伏状态转变成活跃状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创设问题情景,将学习的思绪带到疑问的境地。当然,老师所创新的问题情景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跳一跳能够到”为宜。学生遇到了疑问就能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比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我问学生:“把白磷放在开水里能燃烧吗?欲使其燃烧,有什么方法呢?”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立即自发讨论起来。有的说不可能;有的说可能的;还有的说是不是在变魔术啊?最后我将氧气通入水中,学生看到了白磷燃烧的现象。这不仅巩固了常见可燃烧的概念,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给出问题的答案,应该起引导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
二、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事实上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正是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化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可以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变活。比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考查活动: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如何?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水对我们人,以及工农业的生产产生哪些影响?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考查,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测等方式,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结论。每个学生在化学实践活动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又通过各自的方式去观察自然、亲近自然,满足了探知的欲望与好奇心,在实践活动中将即时的学习兴趣转变成长久的稳定兴趣,扩大了知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
三、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
合作学生是建立在学生自己思索的基础上的。因此,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就等于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能充分展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老师起指导、点拨作用,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研究,还要利用评价这个杠杆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比如,在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虽然学生已经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以及对碳与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知识的掌握,但对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比较陌生,对碳与氧气在什么量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更是难以掌握。因此,本节教学后,教师可以增加一节合作探究课:把3克C与6克O2放在密闭的容器充分反应后,探究它们所生成物质的成分。首先让学生进行假设或猜想,然后让学生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当然,在这个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懂得反应物过量问题,部分学生虽然难以理解,但学生通过思考,最终能理解过量问题,并掌握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推断的能力,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主要方式。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或者补充一些开放性实验,给学生自己解决化学问题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比如,在学习酸碱盐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这样的问题:在滴有酚酞的2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0毫升的盐酸,溶液变成了无色。我问:溶液里有哪些成分?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会发现可能有多种成分,然后在设计实验方案一一验证。可见,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延伸。
总之,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