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秀云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一、创设情境的主要途径
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阔而深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教材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与学生表演唱、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意境和情境的发展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教材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教材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教材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学生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前面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会得到强化。
二、应用实例
在教授不同学科或某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创造相应的情境。就数学教学而言,其中的第一、第五及第六种情境创设途径应用较多。
情境1:
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那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自制教具):
这是一端相连但能转动的两根木棒,一根长20厘米,一根长30厘米。另外,这里还有三根长度不同的木棒,黄棒长15厘米,白棒长10厘米,黑棒长60厘米(还可再多备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现在要钉一个三角架,使端点顺次连结,请同学们试试看,用哪一根木棒合适?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白棒和黑棒都不合适,只有黄棒合适。
由此,学生首先建立了一个印象,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则三个边的长度之间有某种制约关系,某一边过长或过短都不行,那么这个制约关系是什么呢?我正式引入课题,提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即“a+b>c,b+c>a,c+a>b”的数学表达式。
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直线形中线段不等关系的重要依据,应使学生确实掌握。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从而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无疑是有价值的。
情境2:
在进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这一节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工厂要做一些纸制正方体的包装盒,工人师傅却不知道如何裁剪,你能帮帮忙吗?如果你裁剪出来了,请你到讲台上示范把正方体的盒子展开的过程,并且把你展开后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看谁想的方法多。学生们的兴致很高,纷纷拿出剪刀、纸片动手操作。很多学生把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所有的情况都裁剪出来了,而且争着上讲台给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般来说,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3:
在讲授《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我设计如下的数学情境导入:首先在屏幕上展示“赵爽弦图”,接着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图吗?然后介绍: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个图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此图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所以被称为“赵爽弦图”。勾股定理在我国叫做勾股定理,在西方却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证明了它。传说为了庆祝这一喜事,毕达哥拉斯杀百牛宴请宾客,所以“勾股定理”又叫“百牛定理”。“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个问题学生还未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在了解“勾股定理”历史背景的同时,也激起了对“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三、情境教学的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
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教育心理学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
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作用有的被我们感知到,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四、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数学情境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就形成了迫切要求学习的情境,为后面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了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3.从实施过程来看,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了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其结果使教学系统中的教与学控制在最佳状态――后进生在练习中及时得到帮助,中等以上的学生也有进一步发挥的机会,从而教师更能从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环节。
5.数学情境教学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情境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能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就连后进生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逐步爱上数学,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6.数学情境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而情境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表扬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是有积极意义的。
五、结语
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一样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理论,也自然存在着利弊,而其具体应用也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发挥其长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