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阶段人的存在状况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佳林

  摘 要: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物质财富骤增,精神文化也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各类真实的和虚幻的需求品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了“物化”、“异化”的理论。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来分析现今社会的种种关于人的异化状态的现象,并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人 生存 发展
  
  自从“上帝”被“科学技术”所打败,人们就不约而同的转向对“科学技术”的膜拜。“科技万能”的口号随处可见,其实这个观点似乎偏激、过头了点。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给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极其大的物质财富,使得人在物质方面的生存状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带来的是分工的更加精细化、专门化,随之而来的则是要求人的专业化,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在这里并非极端否认专业化的种种不好,毕竟社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仅仅是想表达过度的专门化使得人在某一技能上得到发展、进步的同时忽略了其他方面甚至是抑制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人终日重复机械地劳作,变得逐渐“片面”和麻木,成为了机器,成为了整个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不会也不再有精力去思索甚至尝试别的方面的知识、技能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才能,……个体本身也被分割开来,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的工具。”[1]在当代社会,广大平民百姓由于物质财富和现实关系的稀少而必然导致精神财富的缺乏。与此同时,一些上层人士虽然拥有物质财富,但是其精神世界也是畸形地发展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被金钱和利润欲奴役着。正如恩格斯所说:“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所奴役;律师为他的僵化的法律观念所奴役,……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2]这一事实说明,在当代经济跳跃式发展的社会中,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根本缺陷。也许对于所从事的那种专业化工作是出自与劳动者本身美好的愿望,那无可厚非,并且我也很向往。可是,偏偏大多数时候总是事与愿违。人为了生存,为了满足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得不先做着自己没学好甚至是之前没学过的让人麻木的工作。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以为我愿意吗?我还不是为了生活,只有先做着,等生活好了后我有时间和精力后再去做喜爱的事,看所喜爱看的书,过自己向往的生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话很是经典。人是历史性的、社会性的,因此关于人的问题都可以从历史性、社会性来加以考察。历史的人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片面性,当今的人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会陷入一定条件下的片面性中。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人的思想精神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目标;虽然我们也看到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应当指出,社会和人的片面发展依然比较明显地存在。比如:过于重视经济增长指标,以及本地区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的政治大局,存在着只重物质文明,忽略精神文明的现象。官本位、钱权交易、贪污受贿等以物质、金钱替代政治、道德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在商品市场,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谋求暴利,更有甚者为了金钱给厂家做虚假广告,可谓诚信尽失、道德沦丧。个人社会生活领域,过于追求金钱与物欲享乐,追求虚幻的枷锁,崇尚功利与实用、低级与庸俗。高校、学术领域――想象中神圣、高雅的大殿也有人办事靠关系而不是真本领,更有学术造假还厚颜无耻、津津乐道者,其学历、学术、职称、成果等都靠权利、金钱来获取。种种现象导致人们的困惑、迷茫乃至沦丧,尽可能消除人的片面性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过,首要问题是先弄清楚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片面性特征。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可能脱离两者而单独存在,因此下面从基础的开始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解放了全中国人民,使得其不再受压迫、剥削。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人口多、底子薄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较低,以及民主政治的准备不足,都还在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的物质财富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仅如此,更出现了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吸引着人们去争相购买、乐此不疲。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经济与科技伴随着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日趋直接和广泛,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先行现代化的有时,我国除借鉴其经验,引进其资本、科技和管理之外,不可避免地会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后尘,即以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以实现现代化发展,并以刺激物质消费,鼓动物质享受,强化物质欲望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因,把金钱、物质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与人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应有的作用,这正是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金钱、商品拜物教倾向”。[3]对此,马克思及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都曾给予过深刻的批判,并指出其带来的危害,即主要是指的人的“异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使得社会得以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因此,“科技万岁”、“唯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观念迅猛滋长。那些宣扬科技万能的人们鼓吹,科技能创造大量财富,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条件。“科技”就是那普照的光,照到哪里就领引着膜拜者追逐到哪里,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切生存、发展的问题。这是典型的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道德、文化的思想,这样极端的观念只会让人的发展更加受到抑制,使得人的个性变得更加扭曲,使人受其奴役而得不到全面发展。
  很显然,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有自身制约人全面发展的弊端。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就相对来说好一些。物质财富的积累也许会导致人们的虚幻需求的骤增,或是某一种需求的与日俱增,这肯定导致人的某一方面的极端片面性发展。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所追求的东西还是一些庸俗、低级趣味的存在。而在经济欠发达或是根本就不发达的地区,全面发展简直就像是中世纪的膜拜者乞求上帝赐予阳光一样――不是稀缺,而是痴心妄想。想想他们很多人都终日还在为生计而忙碌着,为如何吃饱、穿暖、有个小窝不至于受冻而一日一日地重复着简单机械的劳动,终日片面地发展着自己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技能。试问这样的条件怎么允许他们去做自己喜欢而又想做的事,发展自己喜欢、擅长的技能。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异化”,很难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人的全面发展。“科技”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人也随之跟着得到很好的发展。贫富差距比起以前越拉越大。尽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绝对贫困的总数明显减少,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落后之列。更为严重的就是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巨大反差。“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就是更加强调知识、教育和学历等,因此,有条件受好的高等教育的人和没有经济条件受教育的人也就随之分化出来,并日益严重。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成为了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具有突出的才能、创造性,可以说是实现了自我发展的人。他们独有的本领、特点为他们自己换回了大量所需的物质、精神等回报,然后拿着这些财富继续发展自己的特长,发展着自身。周而复始,他们只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能有自我实现的满足。相反,那些失去或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他们很难在这个“知识爆炸”的这个社会立足。他们既没有接受新理念、新技能的基础,又没有接受它们的时间和精力。在利益高度分化的情况下,他们没有相应的组织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在媒体上也很难发出他们的声音,他们基本上就是为生存为奔波,很难谈得上发展,讲全面发展那就是个笑话,天大的讽刺。更严重的是他们这一辈人基本创造不出什么条件让下一代人有可以改变的基础,结果大多数依然还是和祖辈吃一样的饭,做类似的事,想一样的问题,过单一的生活。
  综上所述,现阶段一部分物质条件好的人在精神文化上一贫如洗,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偏差,并且满脑子充斥着虚幻、被枷锁禁锢的需求,而并非是为了人自身的真正全面发展去努力。而那些物质条件都匮乏的人则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异类”,连生存都不敢保证,何谈发展。因此,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既要靠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的进一步发展,更要靠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建设。观念决定行动,物质的贫乏远不如精神的匮乏可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39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317.
  [3]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1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