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房 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适应新课程,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地理课堂质量,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交流,使学生处于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从“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的角度,关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以爱为出发点,必然得到的是学生爱的回应,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情感、心灵的沟通”,那么学生也就能感受有趣的课堂,感受教师的关爱,也就会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的热情,从而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激发。例如,教授“日照图、气候、洋流”等内容时,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用理解的微笑、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用嘉奖的眼神、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
  二、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教会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时时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因为良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的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问题情境创设,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发积极思维活动。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运用观察、提问、探索、实验等各种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处于一种“跳一跳能碰到”的状况,促使学生讨论、争辩、辩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另外,还要多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设疑―提问―思考―解决的思维线索。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这样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散。
  例如在学习了高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后,我让学生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具体地说,中低纬太平洋西岸为日本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西岸为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印度洋西岸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中低纬太平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大西洋东岸为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2)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太平洋西岸为千岛寒流,大西洋西岸为拉布拉多寒流),东岸为暖流(太平洋东岸为阿拉斯加暖流,大西洋东岸为北大西洋暖流)。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设疑:除了同学们总结的规律外,还能够概括出哪些分布规律(如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等)?在一堂课结束时,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的思维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中,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拓宽,又激发学习热情,激发课堂活力,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四、积极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而忽略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其实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探究不重视,甚至忽略,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就难以得到发展与解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气温分布”和“等温线”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五、分析学情与考情,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