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高职院校精品社团发展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羌 华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自发组织形成的,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程序成立的学生团体,它在活跃校园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对高校社团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社团发展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本文就发展社团的软硬实力的分析,进一步探讨采用品牌化手段方法构建学生社团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社团 精品社团
  
  大学生社团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社团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载体。高职社团建设以社团品牌化、创意群众化、运作社会化、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在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社团干部队伍和社团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社团资源,提高社团场地利用率,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社团硬实力建设,通过以先进文化引领社团精神,提高社团活动文化品位来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社团对自身定位不准。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但众多的社团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怎样发展,发展的方向在那里。
  不少社团在每次招聘新社团成员时,都会给新社员一个不同的解释,社团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文化理念、活动总则,没有形成一整套本社团的价值管理观念。在日常工作运行中,社团的活动不知如何进行,工作无法开展,活动无法进行,从而使社团长期处于“休眠期”,形成“有团无活动”的结果。
  2.社团稳定性差,传承性不够,发展缺少持久的动力。
  社团的稳定性差主要表现为社团成员的流动性过大,作为一个靠“热情和责任”维系的无偿性群众性组织,社团成员“进”“出”都比较自由。但当其热情和责任心减退以后,随时都可以单方面退出社团。与此同时,大学生社团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是培养了“精英”而远离了“大众”,这样也打击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包括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社团干部在平时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不注意对社团核心成员的培养,干部承接不够。
  3.社团发展缓慢,活动创新力不足。
  社团及社团文化以其丰富的种类、广泛的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如理论学习和学术科研型社团,通过组织理论学习,邀请知名教授、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然而各个社团在招纳新社团成员后,由于原创力不强,导致本社团开展的活动陈旧无新意,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团之外的学生对社团的评价降低,社团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出适合本社团的活动。各个社团更是把开会聊天当成是社团的固定活动项目。
  4.各社团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数量不断增加,成员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但随之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文化娱乐型社团数量大增,迅速发展,而理论研究、志愿服务型社团举步维艰,学校在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一些社团受宠有加,而一些则倍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业务指导,经费、场地无保障,活动开展不起来,社团成员积极性不高,等等。这就形成热门团与冷门团、大团与小团不能共存共热的问题,出现了工作参差不齐,甚至小团、冷门团生存不下去的现象。
  5.社团经费、场地缺乏保证,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社团难以筹到经费,一些精心设计、苦心经营的活动上报到学校管理部门常常被否决,究其原因大多是资金难筹。一般提供给学生社团的活动场地也非常有限,更不用说社团办公场所,以至于学生的活动像是在打游击战,打一枪要换一个地方。另外,由于很多院校没有明确的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办法,以至于部分社团指导教师缺乏或是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要良性发展就要走品牌化道路
  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基础,揭示了品牌间差异的实质。基于社团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我认为,建设精品社团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在建设精品社团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关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2.创新性原则。
  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则强,守旧则衰。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
  3.协调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在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并行不悖、辩证统一的;努力实现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和互动;注重社团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统一;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物力和财力上给予积极支持的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团运行,做到活而不乱,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4.开放性原则。
  学生社团要树立开放意识,努力打破系、校、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协作与交流,积极进行跨校际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社团自身发展,提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建设精品社团的注意点
  1.建立健全社团价值观。
  每名社团成员都要有一种责任意识,明确分工,默契合作;一种认同意识,支持社团,认同管理;一种协同精神,团结、协调、参与、敬业;一种创新精神,碰撞思想,放飞创意。
  2.规范化与多元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在高校现有的条件下,社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社团成员素质的竞争。社团成员流动性强,一学期到两学期就要更换许多新成员,能不能持久吸引更多同学参与,有效的管理就很重要。社团的管理思路应该增强成员的效率意识、信誉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成员认同感和团队归属感。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进行规范化与多元化管理。
  3.构建社团品牌要靠品牌活动来支撑。
  一个社团如果只是盲目地开展一些活动,就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要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还得打造品牌活动。只有通过开展能代表社团理念、社团特色、社团价值、社团文化的品牌活动,社团理念才会被人了解和认可,进而才会构建起自己的品牌。这是社团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加入社团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品牌活动,就不可能在校园中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如我院棋云协会的“棋艺比拼”活动、“志愿者总队”的支教活动、“李公朴文学社”的“练笔”等活动,都有较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能够将这样的活动保持并延续下去,最重要的是提高它的知名度,打出品牌,可谓“品牌活动”。这也是它们能促使社团成为“精品社团”的重要原因。
  4.注重社团包装策略。
  形象设计对于建设品牌社团有由表及里的作用,是社团对外展示的窗口,代表社团运作发展的思路。社团的包装首先要按照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组合、品牌更新、品牌扩展、品牌保护、品牌管理运营过程的顺序来运作。包装不能夸大其辞,注重对社团文化、价值的包装,而不是花哨的无用的包装。社团包装不但体现在对社团本身包装,还体现在社团活动的包装之上。打造社团精品活动,创新社团活动能力,创造更多更合适的社团活动,并把这些精品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因此,要在社团标识的设计、会徽、会旗、活动宣传的策划等方面考虑到社团长远利益和形象。
  5.提高社团场地利用率,多渠道筹措经费。
  面对存在的社团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关的社团场地管理办法,建立社团场地使用机制,充分整合学校的场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校内场地资源为众多的学生社团服务,解决学校活动场地闲置与社团活动场地不足的矛盾。同时要开辟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在政策上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投入。在每年的学生经费预算中要安排一部分专项经费在学生社团活动上给予支持。同时,支持引导和监督大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并建立健全社团会费收缴和支出制度。
  总之,社团活动作为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必须常抓不懈。多搞活动,搞出精品,使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对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及丰富校园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其效果是课堂教育永远无法达到的。开展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新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逐步将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建设名副其实的“精品社团”。
  
  参考文献:
  [1]雷建民.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J].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1).
  [2]龙学敏.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1,(115):65.
  [3]杨凤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邵栀兰.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情况调查报告[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