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从庆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无疑是改变农村初中生学习美术课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实际,浅谈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了解学生,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关系,只有教要得法,学才能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
  初中学生身体发展、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都已达到一定水平,对美的事物充满兴趣,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好看的作品都会积极地尝试临摹,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只要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发其热情。例如在湘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你我他》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新同学的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我要求学生以同座为描绘对象画铅笔素描,但有些同学却偏偏选择另外的描绘对象或绘画工具,当时,我并没有动怒,或许我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绘画功底,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后来,我对好的学生作品进行了讲评,对有问题的作品也一并给予了指正。整节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农村教学条件较差,教师水平薄弱,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部分美术教师的认识也不够高,他们认为美术教学目标没作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的要求,只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利用课堂领或哄着孩子们玩。
  学生作品中的世界多半是视觉与想象的综合,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视觉与理解的再现,才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当采取小步目标法,以较低的准则来要求或评价学生。看学生的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所见所闻,是否有独特的、新颖的表现。要适时地多给予表扬,减少不恰当的指责。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认为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有可能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教师要转变观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地方,法国的哲学家蒙田曾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但是,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忽视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的工作。教学方法简单,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满堂灌,致使学生思维单一,失去学习兴趣,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革。美术教育,生动形象,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美术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感受到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和享受。比如在七年级第一课《过去的日子》时,我采取学生讲故事和学生上台表演的形式,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创作灵感。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敷衍了事。或者有时候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八年级的《清晨》一课,课业类型为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用足够的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因此我充分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他们再一次回到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挖红泥,在课堂上先让他们尝试再一次捏“泥娃娃”,并分析、比较作品和方法的优劣,总结出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这样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不仅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而且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发掘当地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教学。好的课堂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动手、动脑和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固定的教学模式布置课堂,时间久了,也会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教学。目前的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农村中学的实际或者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实,我根据当今中学生的需求,适时开展了美术字、书法、剪纸等与学生生活能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以致用,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美化教室、寝室。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达到了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面临相关教材资料缺乏或设备不齐的状况。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中,书中的设计样式过少,又没有相配套的教学挂图和资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备课中,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远古的呼唤》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原始部落的认识,我通过用VCD播放原始部落的生活片断,让学生先欣赏,再通过对原始人的服饰的细致观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作灵感和动手制作的欲望,真正达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层次地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带领学生做户外写生练习,以临摹为辅,分层训练,对高低年级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和训练安排,低年级的主要进行基本构图和造型训练。中年级的强调对描绘对象形体、比例、颜色作比较准确的把握。对高年级同学则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学生能极大地提高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用默写的方式作记忆表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一丝不苟的观察态度,然后以此为素材进行重组,从而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农村中学由于教学资源的条件所限,只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有效地组织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