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英语写作真实性分析及其反拨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 萍
摘要: 真实性是考试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分析2007、2008、2009年广东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方面真实性,以期了解真实性原则在近年新高考英语写作测试中的体现程度及其对英语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 广东高考英语写作 真实性分析 反拨作用
一、引言
广东省是2004年秋季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第一批省份,从2007年开始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进行高考的改革,新高考的改革与实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改革力度最大的考试科目之一――英语科的高考改革,尤其是对变化较大的写作题型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Bachman和Palmer(1996)指出,评价一项测试质量的主要依据是测试是否具有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信度、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后效作用和实用性。其中真实性是语言测试的一个重要特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也讲到“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李绍山认为:只有在交际性的测试中才能真正考查语言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2007―2009年广东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方面真实性,以期了解真实性原则在近年新高考英语写作测试中的体现程度及其对英语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二、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问题
真实性是考试的重要评价指标。Bachman和Palmer(1996:23)认为,真实性指某一语言测试任务(given language test task)与实际语言运用任务(target language-use task)在特征方面的对应程度。徐强认为,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具体来说是:被测试者所接受到的语言就是平时在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语言,被测试者在测试中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被测试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要解决的事情;对被测试者的行为的评估标准是被测试者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任务,是否达到了交际的目的(徐强,2000)。
当今语言测试界在考试真实性方面有两大派别。一派在实现考试真实性上采用Bachman称为“现实生活法(real-life approach)”,即通过设计复制具体语言使用环境的考试来达到真实性。另一大派别是“交际/能力法”(interaction/ability approach),它的特点是强调交际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显著特征,如:语言使用者、情景与语篇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个观点,真实性不一定反映在语言运用的实景中,而是应该体现在考试是否真正测试构成语言能力的那些特征。众所周知,新高考的改革方针:体现新课标精神,客观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它正是交际测试法的充分体现。
三、高考英语写作测试的现状
写作测试是一门综合性测试,它不仅能考查考生的输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同时还能考查考生的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它不仅可以测试考生的词汇、用法、语法等语言要素,而且可以测验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2007年开始广东的写作由原来的一篇25分增加到两篇40分。基础写作是基于原来“书面表达”题型而发展的,它限定使用5个句子表达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内容。基础写作题的设计思想是:使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合适的信息内容是英语写作的基础。读写任务是广东省高考英语引进的新题型之一。它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短文,然后完成两项任务:使用约30词概括要点;使用约120词写一篇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短文。何广铿(2007)指出读写任务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题型,体现了现代语言学习理念: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这种读写结合写作测试在考查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同时,提供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并注重语言与情感文化等因素的融和。张新玲、曾用强(2009)对读写结合写作测试任务在大型考试中的构念效度进行验证,研究中表明,以高考英语广东卷读写结合写作任务为例检测中国环境下读写结合写作测试任务的构念效度,发现读写结合写作任务能够检测英语学习者读写结合构念相关能力。它的理论依据在于学习者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可分割,真实的写作任务是基于阅读进行的(Weigle,2004)。
四、真实性在高考英语作文的体现程度
实现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主要在语言输入的真实性、语言输出的真实性、结果评价的真实性三方面。以下根据表1从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方面分析真实性在2007―2009广东新高考英语写作测试体现程度。
1.语言输入的真实性
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包括文本的真实性、任务的真实性及情景的真实性。
(1)文本的真实性
为了使测试语言和语言使用条件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对应,在设计测试时要从材料的来源和外观上体现文本的真实性。写作材料尽量是考生生活或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写作材料,与实际生活相接近,如信件、邮件、简历、校园广告等。①基础写作部分:2007年提供的图表有具体的百分数;2008年的选材更贴切生活和时代,当年奥运在中国举行;2009年采访报道也是从生活中取材,关于“中小学生近视”,在刚过的6月6日“世界爱眼日”,学生倍感亲切。②任务型写作:2007提供的材料关于感恩,铭记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这是每位中学生经常接触的话题;2008年的文本材料关于大学生活,苦读寒窗十年这是考生梦寐以求的一切,憧憬的生活仿佛就在眼前。2009年的材料也是学生熟悉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话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纠正不正确的价值观,与动物和谐共存的观念。总的来说,从2007―2009年写作文本一直保持真实性。
(2)任务的真实性
要实现测试的真实性,测试任务就要尽量与现实交际任务一致。现实交际任务特征与测试任务特征之间的一致程度越高,测试的真实性就越强,测试任务越真实,与被试者平时学习及使用的语言或内容越接近,其测试行为就越好(张静,2007)。刘润清、韩宝成(2000)提出写作的真实性在于写作目的的真实和读者的真实,即题目设计中读者必须真实,任务必须具体且具有现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2007、2009两年的基础写作任务规定要写的调查时间、问题,以及要涉及的内容,因此考生清楚自己的写作任务。2008年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学生用五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前面已按时间顺序提供射击发展的资料,考生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
2007―2009的任务型写作所考查的能力不仅仅限于传统意义上考生的写作能力,学生还必须理解试卷提供的阅读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加工(如:30个词的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写作。读是语言的输入,写是输出。在能力的生成方面是互相促进的也是整体的。要求考生在没有相关刺激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自己的知识写出作文的情况在真实语言使用中极其少见,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几乎不能够把听、说、读、写割裂开来。二语习得研究发现,如果没有足够正确、合适的语言输入,不可能产生合格的语言输出。这正是任务型写作的理论依据,它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考试任务的真实性。
(3)情景的真实性
测试情景的真实性是指设计测试任务的情景与实际生活中完成类似任务的场景的相似程度。情景的真实性和任务的真实性是相辅相成的。情景是完成任务的场景,任务是在一定的场景下发生和完成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情景的真实性要求考生能够明确英语写作的必要性,从表2整体看来,2007―2009的写作测试情景明确地阐明了考生为什么用英语写作,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如:2007年以信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不仅具有任务的真实性,而且蕴藏着深刻的情感价值观;2008年志愿者介绍奥运项目、中美学生交流的发言稿;2009年的基础写作提示以校小记者的身份写采访报道,以上这些情景角色真实、目的明确。通过比较,2009年任务型写作没有显示英语写作的必要性,读者对象不明确,考生不知道为谁而写,为什么目的而写,自然就没有什么情景的真实性。
2.语言输出的真实性
语言的输出是受试者完成测试任务的行为结果,也就是受试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真实性表现在被测试者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完成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参与的程度如何。
从宏观来说,基础写作侧重考查学生最基本的写作技能:组词造句和连句成篇。任务型写作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任务型写作中不仅调用考生元认知和认知能力加工阅读材料和所写文章的信息;元认知技能包括规划和监控能力,认知能力包括选择组织和整合能力。如:“以约30个词概括这段短文的内容”,考生还需借助原文主题句、重复的内容和衔接手段识别和选择所需信息;以约120个词就某个主题进行议论,考生需整合原文、背景知识或中文提示完成文章。因此这两项写作测试具有语言输出的真实性。
从微观来说,某年考题的语言输出缺乏真实性。如:2007年写给父亲的信对于单身家庭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动笔作文要克服情感的干扰,要写出真情实感有一定的难度。2008年的基础写作以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身份介绍奥运比赛项目“射击”,对于平时留意体育赛事的考生来说可以很快完成作文,至于平时较少留意体育的考生特别是女生觉得难写,连关键词“射击”也要用拼音代替。2009年任务型写作提到koala(考拉)这种动物,部分学生比较陌生,这就影响了语言输出的真实性。
五、写作测试真实性的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是伴随着语言教学而产生的,没有语言教学也就没有语言测试,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也就是说语言测试必须对教学有指导、诊断或促进作用,即测试对语言教学具有反拨作用。任何测试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自身及其周围人产生正负影响,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考试的作用直接体现在教与学两方面。“教”指的是教师与学校,“学”指的是学生。
首先,写作测试的真实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考生除了学好英语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拥有一双能在日常生活中细心体会的“慧眼”,更多地发现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要闻。学会开放自己的思维,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学会关注他人,学会多元视野关注社会。比方说学生利用课下闲暇的时间看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利用双休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像新闻联播节目。以此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加深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的了解。其次,写作测试的真实性促使教师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如任务型写作促使教师进行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多给学生进行真实的阅读材料的训练,同时结合材料设计生活中真实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完成。在阅读教学训练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标题扩展法等概括方法。最后,语言真实性在高考英语写作测试的体现,将会促使英语教学资源的改革。充分利用新闻、广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如China Daily、爱思英语学习网站、普特英语学习网等真实的语言材料,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西方的语言,还可以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创造条件。
六、结语
通过分析真实性在2007―2009年广东卷写作测试中的体现程度,发现高考英语写作测试更加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新高考广东卷写作部分的改革表明高考命题的真实性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重视。它的真实性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控制和引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
参考文献:
[1]Bachman,L.and 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Weigle,S.C.Integra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a competency test for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J].Assessing Writing,2004,9:27.
[3]何广铿.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考英语科考试――浅析2007年高考广东省英语科考试方案败[N].中国教育报,2007-03-21.
[4]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
[5]李绍山.语言测试反拨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J].外语界,2005,(1):71-75.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张新玲,曾用强.读写结合写作测试任务在大型考试中的构念效度验证[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9,(1).
[9]张静.试论语言测试的真实性[J].鄂州大学学报,2007,(5).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感谢外国语学院周榕院长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