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坤

  摘 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创新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市场需求 应用性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一、背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每年高校都要大幅扩招。通过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1999年到2003年短短5年内,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快速推进,必然引起教育质的变化,在目前的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定资格者的权利,吸纳对象变得广泛。200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这充分肯定了应用性人才在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对应用性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在当代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应用性人才的含义
  
  应用性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是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是职业岗位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更是创造性技能。
  
  三、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如果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人才以操作技能为核心,可以称为操作应用性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就可称为技能应用性。培养这两个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学校都是以岗位来设计专业,故培养的人才是岗位型人才。而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性人才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培养时还要以学科来设计专业。但它并不是学科本位的,相反必须是对接现实、以需求为导向的。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要强调协调发展,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应用性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以及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从而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另外,与学术型人才相比,他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岗位操作技能与实务经验)、沟通能力(理解、表达与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理论应用)的锻炼和培养。
  
  四、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改实践的思想基础和先导,更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思想基础和先导。因此,应用性院校的培养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传统的“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式上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模式,拓宽人才培养的领域,使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既有求真务实精神又能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性人才,教师是关键。学校首先应培养一批具有应用性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其人才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性知识结构,专长一两门学科知识的同时,拥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并融会贯通,互为所用;另外,教师还应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能够带动应用性人才的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巧,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同时应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由此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专业设置与就业相统一
  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在专业设置之前,要对经济发展信息进行搜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设置的意向,再将意向逐一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根据企业需求的人数确定招生计划,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开设课程。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全部的教学任务,使理论与实践在校企联合的基础上融通,让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去工作。这种专业设置与教学过程的实施就与就业密切联系起来了,就业不再是自我推销、双向选择的过程,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环节。当然,个别不具备上岗要求的依然无法就业,这就要强化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上全体学生普遍的跟进和个别的强化。
  4.开设综合性课程
  开设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如:广告专业结合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开展综合实践教学,通过参赛选题、创意、策划、文案、设计制作等一系列真实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如: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等4个层次,并对“工程训练”进行重点投入,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的训练方法。
  5.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建构
  如果说研究型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是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那么,对于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的高校来说,产学研合作就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这一方面,美国不少高校推行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如每年可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为6―12个月,实习形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实行给学生配备学院教师与挂钩单位业务人员组成的双导师制。
  6.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受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突出实践性、强化应用性,因材施教,掌握好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更主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工程环境中和实际工作中培养人才。因此,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也应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采取灵活的培养方式,在不影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授课内容、地点、方式等都可以根据单位或学生需求进行自主创新,教学管理方式也作相应的调整。
  7.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就必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根据用人要求和标准,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由相关企事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四、结语
  
  总之,培养应用性人才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专业方向,确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当前,应用性本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创新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白童.关于构建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
  [2]王铁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4]张妙第.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于京生,史源平,陈永志.电子工艺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性人才培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