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与存在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军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日益成为中学关注的焦点,掌握新改革的理念和校本课程的理论,在中学新课改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掌握了关于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开发校本课程,以下是我对于校本课程的一些意见,在此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什么是校本课程
  
  我们甘肃省在2010年全面进入新课改,根据我的了解,有很多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校本课程,怎样开发校本课程,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们。因此,我通过查阅资料,就校本课程的涵义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严格来讲,校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包括国家课标下的课程、地方课程和自己学校所开发的课程。而狭义的校本课程指学校自己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符合本校学生的素质和兴趣的课程。狭义的校本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最好的发挥,潜能得以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
  (2)趣味性。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学得愉快、轻松。
  (3)全面性。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形式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学习内容上既有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又有实际生活的知识。
  (4)实践性。校本课程要把学生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和社会实践能力。
  (5)地方色彩性。校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地方的一些民风、民俗、文化、地理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操。
  
  2.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我国中学课程长期以来是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和体系下进行,没有什么变更或创新,这就造成国家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合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注重实际情况和需要,弥补了国家课程在从高级层次推行到低级层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的要求。
  (2)减轻学生的压力。目前学生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为升学而竞争,每天都沉浸于各学科的习题之中,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尤其是高中的分科更是限制了他们学习课程的范围,学习的课程都是围绕着国家考试科目而设,而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几乎没有。校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这样不但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能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减轻压力,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3)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很难考虑到个别学校、学生的差异,难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课程就要求开发者注意学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4)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育管理中一种权力的下放”,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因此,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
  
  3.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指导理论。当前本课程被炒得沸沸扬扬,它强调个性和特色,舍弃标准和统一,给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但任何一种改革必须有一种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就缺乏一套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来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导致人们陷入了盲从的境地。
  (2)对校本课程含义认识不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很多人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清楚,存在误区。其中一大问题是很多人把“校本课程”混同于“校本教材”,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开发校本教材,只要自己学校编写了教材,就算开发了校本课程。部分老师、学生把“教材”当成了“课程”。有的学校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潮流,领导提出开发校本课程,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采用了“拿来主义”,把别的学校的校本课程放到了自己的学校,当作“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这样从根本上导致了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错位。
  (3)教师素质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知识方面,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又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的知识。在思想上要有创新和改革意识,能跟上时代的变化。目前不少教师无法理解和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不知如何运用课程开发中赋予自己的权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位导师,教师要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课堂进行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目前教师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4)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意识差。中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深远,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认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难以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缺乏外界的鼓励和刺激,往往采取消极和应付的态度。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每天沉浸于考试的科目中,很难抽出时间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家长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对学校是否开设校本课程不关心,甚至认为让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习纯粹是浪费时间,使校本课程在中学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