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祖炮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有哲人说:“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性,其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影响深远。那么,如何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呢?
一、“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
“习惯成自然”。自制能力差、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读书是一种肢体相对静止而思维活跃的脑力活动,天生自抑能力强、爱动脑读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性,采用“鼓励+布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如鼓励并布置学生每天临睡前(或每天中午)读半小时左右的书报,每天读一二篇美文,每周背记一二首古诗词,每月至少读一本名著,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培养了阅读兴趣,形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无穷。
二、“疑思查询”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读书往往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多,善于疑思查询的少。引导学生读书时做到“敢疑、精思、善查、勤询”八字至为重要。敢疑,即敢于对书中的观点做法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精思,即在读美文或书中精彩片断要深入思考理解;善查,即遇到不懂的字词、历史典故、专用术语等,要善于查找辞书或上网查找解决;勤询,即有些不理解的东西,辞书或网上找不到,要及时请教他人解决,如果养成及时“疑思查询”的阅读习惯,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质量。
三、“自主探究”的阅读习惯
由于每个学生的爱好兴趣不同,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报品种也有所不同,根据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同人才理念,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报进行重点探究阅读,为自己成才打下牢固基础。如爱好文学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杂文等阅读;喜欢自然科学的,可以自主选择物理、化学、天文、医学等阅读;喜欢军事武器,可以选择有关武器类书籍阅读……总之,学生要发挥兴趣优势深入探究,如喜欢军事武器方面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去探究现代常规武器和未来尖端武器的种类、名称、型号、功能等;喜欢考古的,要深入探究各朝代历史、重要事件,以及各时期科学发明、文化艺术、农业水利等方面成就,等等,让学生读书学习有专长,有收获。
四、“摘抄剪贴”的阅读习惯
“摘抄剪贴是一门学问”。因为在读书过程中,你总会发现并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如果及时摘抄剪贴下来,做好积储,加深印象,以备引用。许多事实证明,摘抄剪贴是丰富积累知识的好方法,养成及时摘抄剪贴的阅读习惯,不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而且可以提高知识积累的准确度和取舍资料的能力。读书时要摘抄剪贴什么,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书中的具体内容而定,如书中的优美词句、谚语、古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案例分析、历史典故等都是摘抄剪贴的对象。
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有目的地进行摘抄剪贴。如喜欢文学的,侧重摘抄剪贴优美语句、谚语、古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喜欢历史的,侧重摘抄剪贴历史人物生平、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变革年月等;喜欢医学的,侧重摘抄剪贴医药处方,医疗保健行为方法等。
2.摘抄要科学归类,以便日后翻阅查找。不要记成流水帐;剪贴要“剪”下来分类“贴”在专门的本子上或“贴”在卡片上,做成资料卡,分类放在盒子里,以备日后阅用。但要记住一点:剪贴只能“剪”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不能“剪”别人的,也不要随便“剪”自己买的图书,对以其“摘抄”为佳,以免弄坏图书。
3.要经常翻阅摘抄剪贴资料,以增强记忆,及时运用。
五、“主动批注”的阅读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时,一边读一边在书的边角空白处,写上读书评语、心得、订误和注释等。列宁、毛泽东读书时非常重视批注。学生写批注要注意几点:1.自己购买的图书才可以写批注,别人的图书不要写批注,以免弄脏别人的图书。2.批注语言要极其简练省醒。像列宁读到精辟处写“非常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写“废话”、“胡说”、“莫名其妙”等,读到有所领悟处写“哦哦”、“原来如此”等,在产生疑问处写“嗯,是吗?”等,值得我们借鉴。
六、“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
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启发,或激起写作欲望,如看了这本书,产生了许多感想体会;读了一篇美文,勾起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心想:这样的事情我也有过……读了某一段优美的景色描写,心想:用这方法写写我村口的老榕树――最好能及时写下来。“读写结合”的做法很多:写读书心得体会、仿写片断、仿写美文等。这种“读中悟法、读中学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还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兴趣和每次读书看报的具体内容灵活选用,万万不可样样都要求学生去做而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这样,有利于学生愉快读书,促进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