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云洁
摘要: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关键词: “学案导学”基本原则基本结构注意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并创造未来。学校己经不再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知识和技术需时时追加和更新,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案导学”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完成必要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目标的同时,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所谓学案,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通过学案,学生不仅知道“我要学”(自主性),而且明白“学什么”(任务)、“怎么学”(方法)、“学得怎样”(评价)。它彻底改变以前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的主动权,主体地位难以落实的局面。可以说,学案承载了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我认为,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所谓“学案”即指“学习的方案”,其主体应该是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是学习方案的执行者,而且是学习方案的制定者。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能学什么、怎么学。但受学生自身能力和班级授课制的限制,让学生各自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学案并让教师依次实施教学不现实,所以,就只有请老师代劳,为全班学生设计学案。
一、设计学案的基本原则
1.学习内容问题化,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有教师在学案中预设的,又有由学生自主提出的,而对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问答答,关键是要选择重要的、有价值的,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问题难度要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不超过小组能力的原则。如果问题难度小于个人能力,不假思索就能解决,就会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表面看起来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问题难度太大于个人能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
2.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排布递进化。教学内容包括浅层次问题、深层次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问题设置多样化。照顾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能有选择的余地。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体会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就这几个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任选其中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在小组中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最后再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并得出最后结论。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
一是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材说明,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了解;三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让学生清楚学习后要达到的新水平:四是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所借鉴,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五是问题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六是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消化理解相关内容;七是反思及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项链》学案
教师寄语
我们记忆的屏幕时常会闪现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荆柯,慷慨陈辞、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鸿门宴上优柔寡断、坐失良机的项羽,为完成托孤重任而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人类文明的进程,一日千里,许多美好的品质却悄然失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不能让它褪色于历史和时间的打磨中,我们不能让它寂寞地隐藏于纸醉金迷中,我们不能让它抽象地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我们更不能让它淹没于市井的喧嚣和霓虹闪烁的艳影中。背好诚信的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教材说明
《项链》原题《首饰》,发表于1884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文明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短篇精品。它反映了法国当时社会风尚日趋败坏,“上流社会”的骄奢浮华的生活也成为小资产阶级中的不少人的憧憬,主人公玛蒂尔德就是这样一个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并热衷于此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在研究界,在中学语文教学界,这种观点至少有50年了。在今天,是否还有更符合原著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观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己的同情心、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3.过程与方法:
(1)课文前半部分内容,容易理解,采用问答法逐步揭示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如何客观认识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有一定难度,采用讨论法。
(3)玛蒂尔德身上的闪光品质,需要概括、揭示,采用探究式阅读。
学习重点
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精神。
学习难点
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过程
问题一:丢失项链前的玛蒂尔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友情提示
1.在第一部分,作者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她为什么会这样?
2.第一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第一部分着力描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她的情绪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5.如何理解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陶醉?
问题二:你怎样认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问题三:我们从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品质?
巩固作业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玛蒂尔德不选择赔偿项链,她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请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三、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保证给予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一节课中包含的内容更多些,一般采用课外自学与课内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自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基本途径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可多可少,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比如同桌式,如文言文,针对学案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学生可采取同桌互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桌的两位同学可以借鉴手头资料或工具书,分别解决学案中难懂的字词或句式,然后再共同完成对文言文准确的翻译,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并列式,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还可以用拼盘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分别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学习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部分内容教给组内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知识。再如辩论式,如学习荀子、孟子的散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为题进行辩论,这时的分组可以采取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小组内部各成员还可以有明确分工:立论陈词组、搜集论据组、总结陈词组。
3.在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所区分。比如第一阶段,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授他们研读教材的方法,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拐杖,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稍后应该注意学生在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上产生的变化,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自我计划等策略;等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适当放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加大阅读量等。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培养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和交际者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努力转换好角色,写好“学案”,做好“导学”,使自己成为这个过程中优秀的领军人、协作者和组织者。
参考文献:
[1]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2]赵春平.以“学案”为载体,积极推进新课程.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4).
[3]曹敬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