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导学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导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导学案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旨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导学案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本特色,融合了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而编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学案引导下拓展数学思维,突破知识重难点,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对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一、构建导学案教学的自主合作学习新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弊端,在导学案指导性,数学课堂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导帮助为辅。导学案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组织学生结合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形成小组交流;第二步是展开合作探究,从而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第三步是反馈提升,通过反馈、拓展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导学案的应用是建立在学生小组合作基础上的,运行模式为:“激趣导入→尝试探究→组内互助(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实践)→拓展延伸(总结反思)”。[2]
  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预习时间,开展组内交流过程学生能够补足自己的预习漏洞,纠正自主学习偏差,如果还有小组探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记录下来由老师来讲解。分组汇报是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可以根据汇报结果进行讨论,提出质疑或补充。通过总结提升能够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后,则能够进入课堂训练阶段,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问题,由于有导学案的探究基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完善,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3]
  二、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导学案作用
  导学案以问题引导为载体,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探究活动的拓展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问题,突出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更多的采用开放式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连加连减应用题”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小明和爸爸去超市,爸爸买了6元钱的酱油,买螺丝刀花了5元,小明要买2元钱的练习本,现在爸爸手里有20元钱,现在你能结合这些条件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思考之后提出了“爸爸和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爸爸比小明多花了多少钱?爸爸还剩多少钱”等,学生不再受固有问题形式的局限,而是结合导学案中的提示主动思考探究,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三、注重细节设计,帮助学生找准知识重点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而且数学本身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高,一些知识要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導学案作用,在导学案设计中突出细节要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生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导学案应用的有效性。
  例如在“找规律”的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要将学习重点放在“发展规律”的过程中,而不是让学生应用这些规律。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探究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如PPT课件展示的串珠排列规律是绿、蓝、黄,积木摆放的规律是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其中的规律是单数是正方形,双数的长方形,这些规律在学生观察、探究中发现和总结,有利于实现数学知识的拓展,避免学生偏离学习重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理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导学案多数有固定模板,教师在内容设计时会融合各种题型,如预习类、研究类、拓展性、测试类等,由于问题较多,不少学生在应用导学案的时候会急于去做题,注重解题数量而忽视了解题质量,浅尝辄止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就造成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难以体现导学案应用的有效性。而且侧重于“做题”而忽视探究过程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拓展学生的理解深度,更好的理解和解答问题。
  例如在“加、减、剩余”问题的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出示基础例题:“袋子里有20颗草莓,要放在四个盘子里,怎样才能平均放好?”学生完成例题之后,教师接着展示下一例题:“袋子里有20颗草莓,妈妈又拿来6颗,现在把这些草莓装到6个盘子里,要怎样平均放好?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几颗草莓?还剩几个没有装?”学生通过加减运算会更清晰的理解剩余、总数等数学概念,主动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而形成崭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教学预设,注重生成课堂,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从而提高导学案的应用价值,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行兵,李立兵.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导学案”[J].中华少年.2016(17)
  [2]严华梅.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及应用[J].考试周刊.2015(67)
  [3]陈淑芬.导学案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4(57)
  作者简介
  王吉林(1980.02.25—),男,汉,籍贯: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