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任务驱动法导学案提高人才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管理学教学改革中已经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存在着知识点过多、学生经常忘记学习目标、学生不能完成任务等问题。因此,通过导学案(学案)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对提高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导学案;管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9-0141-02
导学案又称学案,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设计、编写。上课之前导学案就要发给学生,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导学案能够克服现行教学方法中教与学分离的现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一、任务驱动法导学案的特点与结构
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导学案教学,需要事先把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撰写成导学案,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以便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在导学案中合理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去主动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知识。
(一)任务驱动法导学案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导学案与传统教案的根本区别。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案。教案的主体是教师,侧重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如何使学生“学会”。导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2.引导学生为主线。导学案的设计要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范围、学习方法等。导学案实施的时候要设计相应的模块,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课上引导案例、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检测评价等。课堂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演示、举例、设问、解释、练习、分析、归纳、小结、检查、评价等进行引导。
3.注重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导入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对于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阅读教材、参考材料、学案等自行完成。对于复杂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二)任务驱动法导学案的结构
任务驱动法导学案中,教师需要以导学案引导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以任务完成实现学习目标。因此,任务驱动法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包括目标确立、任务准备、任务完成、效果检验等过程。
1.目标确立。教师需要把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相应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设计要具体,具体分解到每一章、每一节以及每一次课时的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还要紧密结合学情,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任务准备。任务准备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对任务目标的了解,对完成任务所需相关知识、方法与技能的掌握,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预判等。准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提前预习导学案,来进行自主学习。
3.任务完成。任务完成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首先教师进行任务解析,明确任务目标,布置任务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效果等。任务的提出主要通过管理案例、管理小故事、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等。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
4.效果检验。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练习、测验,或要求学生发言、演示、归纳等,来检验学生是否通过任务完成,掌握了相关知识、方法与技能。
二、应用任务驱动法导学案的关键问题
在应用任务驱动法导学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任务的设计
任务驱动法导学案需要设计明确的任务目标,这是学生完成预定学习目标的关键。目标的表述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简单、明确、具体且易于理解。
任务要多样化,避免简单呆板的任务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影响学习效果。具体上可以任务的具体形式多样化,微课、幕课、雨课堂等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任务的完成方法多样化,合作探究、情景演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学习方法的充分运用;任务的学习资源多样化,书面的、口头的、音视频的、网络的各种资源的充分运用。
任务的难度要分层化,一方面学习内容本身的难度要区分,哪些是课前预习时掌握就可以的,哪些需要在课堂上深入探究的;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任务的难度,学习困难的学生重点掌握的程度,大多数学生普遍掌握的程度,少数勤于思考的学生深入探究的程度,都要设计出来。
(二)问题的提出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正确地提出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就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待解决的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的设计也要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探究、解决,达成任务目标。
(三)学生的参与
任务驱动法是高度依赖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参与程度。比如常用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小组讨论的结果只有一个学生汇报,那么小组其他同学在讨论时参与程度就无法体现。再如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我们一般只能通过抽查的方式来进行总体判断,其中偶然性很大。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任务设计、课堂组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对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效果很有限。我们需要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媒体形式、新的教学方法,来随时掌握、检查、督促学生的参与情况,保证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导学案在管理学的应用案例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管理学导学案设计,主要是根据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全面认识管理、管理理论的演进、计划与决策、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激励、沟通、控制、时间管理等十个单元。下面以第一章全面认识管理为例,看看导学案的设计。
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指定教材、参考书目,提供学案、案例等学习资料。
学习过程首先要导入任务,明确要求。本课通过管理小故事引入,要求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管理实践,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与把握管理的对象,探索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具体的学习内容包括:
第一,任务解析。以教学课时为单位,分解为两個分任务:了解管理的含义;明确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第二,分任务一的学习。首先,任务导入,如犹太人的故事;其次,核心知识与技能:一是管理的含义,二是管理的二重性,三是管理的职能,四是管理的特点;最后,合作研讨,如管理学是科学吗?
第三,分任务二的学习。首先,任务导入,如农妇与母鸡的故事;其次,核心知识与技能:一是管理者的含义,二是管理者的类型,三是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四是成功管理者的特征;最后,课堂游戏,如苏秦卖石头的故事。
第四,案例分析:王新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结束后,安排课后实训。
参考文献:
[1] 张艳霞.“Under the Blue Sky”教学设计[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30.
[2] 侯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12-05.
[3] 王艳华.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学周刊,2014-09-15.
[4] 李扬.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导学案设计与实施——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4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