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与情境并举,感悟与情感齐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 荟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眼前展现出情境时,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不但可以渲染情境,使情境所要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而且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
  
  一、发挥主导,启发思维
  
  教师的语言支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观察、感受、联想,然后注意观察后的表达,这些主要依赖教师语言的主导。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能否体现出主导性,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只有细心钻研教材,把握情境的氛围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其语言的主导性。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时,教学开始,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我作了这样一段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天生活在房子里,那么你们见过那些形状比较特别的房子吗?”
  学生很快想到了平时见到过的各种各样形状的房子,他们的情绪也随之而兴奋起来。
  然后我通过问题语言描绘,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有些调皮可爱的小麻雀,他们也喜欢形状奇特的房子,但是他们是用云来做房子的。”于是引出课题《云房子》。有的学生想:“明明是云朵,为什么会变成房子呢?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房子?”
  这时,我似乎在和学生随意地交谈,其实,这一段导语却是精心设计而成的。在唤起学生对奇特房子的好奇心理后,我又以学生的口吻提出两个问题,看上去好像是学生想到的,其实,是把学生还没来得及想,或者是模糊中似乎想到了,但还不大清晰的问题提出来。这就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前一步进行导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恰当的启发。
  
  二、感受形象,激起情感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从教师的语调、语音引起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活动。但是,如果教师的语言太贫乏干瘪,学生便会因不感兴趣而抑制思维活动的进行。“语言描绘情境”的目的,就是教师用语言对情境作具体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彷佛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些情境。因此,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情境,以及情境中的人物、景物的感受与想象。以《花瓣飘香》一课为例,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教材中那个清晨摘花的可爱小女孩,学生看见了;那位卧病在床,凝神望着门口的母亲的期望眼神,课文中未作具体刻画,学生也看到了;穿着军装,屹立在祖国边疆的年轻父亲,学生也看到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可能以教师自己真切的情感去激起学生的纯真情感,掌握好教材。只有教师自己“看到”了,描绘的形象学生才能体会到。这充分说明,学生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形象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显得特别重要。
  
  三、逐步启发,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的语言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要通过语言的启发,使学生思维活动踊跃。以《祁黄羊》为例,“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但这关键性的句子怎么教?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可能真正“动情”而“晓理”的。教师可这样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慢慢地引导学生:祁黄羊的儿子祈午很优秀,但是祁黄羊当时没有首先举荐祈午,而是落落大方、郑重其事地推荐了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到这里,不仅晋卓公深感意外,我们也很震撼。这时不由得想到了“外举不避仇”。解狐去世之后,祁黄羊又推荐祈午,虽然大家也惊讶,但是――外举不避仇,内举自然就不避亲了。
  这里教师语言的启发性能得到充分体现,一步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随之一步步深入。
  
  四、累积可知,震撼感官
  
  教师的语言形象,学生在记忆中或多或少会有所储存,但并不等于教师语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全部熟知的。因此教师还要结合直观手段,使未能感知的知识变成熟知的内容。这样,教师的语言,既可让学生理解,又可让学生有收获。例如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时,我运用了图画、音乐与语言描绘相结合,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的生动情境之中――第一次,利用幻灯片,播放草原美丽的风景及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边听着优美的草原歌曲。我在一旁说道:“这么美丽的草原向我们发出了盛情的邀请,我们就到草原上旅游一次,欣赏这美丽的景象,呼吸这清新的空气吧。”第二次:利用课文,把学生一次次带入到草原,看那勤劳的牧民,成群的羊儿,以及和羊群连成一片的白云,这样的美景震撼着学生的听觉、视觉。第三次,学完课文,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放声地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此时的学生已经全身心地融入到大草原上了。
  教师充分运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入教材描绘的情境之中,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情境后的感受与情绪,再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语言,这样,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