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的“探究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枫莉
新课改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际就是进行创新的探究教学。何为探究教学?所谓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尝试解难释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开展“探究教学”,学生能充分发挥思维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开展“探究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授新课进行预习,明确要探究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身边一些生活用品作为课堂中自主实验的器材。教师在课前更应精心备课,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具体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夏天冰棍的包装纸外“冒冷汗”;秋天清晨的大雾;冬天屋顶上的白霜,长白山的雾凇等自然现象,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对这些情境产生疑问,创设出“冰是怎么变成水的”、“冰棍为什么‘冒汗’”、“雾凇是如何形成的”等一系列物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我认为教师所做的备课,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工作,都是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问题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而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探究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重要内在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1.用幽默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语言风趣、讲解生动,有利于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的状态;使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聘且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空间。
2.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物理实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如进行“烧不死的金鱼”、“自制的小喷泉”等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当然,教师一开始就应注意当好领航员,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取感性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多开展实验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1.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能动性的活动(即主体性的活动)发展起来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在“探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教学”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教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少讲、精讲,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自己去参与、去探索。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和替代,而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决,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在知识习得过程中取得成果的机会,组织成果展示信息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3.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素质。学生是有差异的,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在合作性学习小组中互相交流、评价,积极地相互依靠、相互作用,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外学习内容的应用与延伸
初中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是解释生活现象最需要的,学生把课堂上的探究在课后进一步扩展,就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和生活中去解释、解决身边的很多物理问题,体会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比如学习“眼睛与视力矫正”后学生对如何防止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会有一定的认识,学习电现象后学生就会思考如何防止触电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且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又如对于环保、能源、保温性能等方面的问题思考,学生自主探究与解答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总之,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亲历探究,并不断地去鼓励学生能更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而不是传授知识。”“探究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生受用的财富,它能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如何提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创设多元、动态、开放自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现和提高学生潜在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对于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麻晓春.中国教育报.2003-5-20,(3).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4]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