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材本土化开发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梅丛霞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给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涉外活动机会,同样属于社会精英阶层的高职生,将作为一线专业人员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中独挡一面。本文就此对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本土文化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材本土化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在2008年,全国高职在校生人数已占大学生人数的55%。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生事物。在当前大形势下,社会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针对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就如何对现行的英语教材进行本土化开发进行探讨。
  
  一、五年制高职英语实行教材本土化的必要性
  
  1.五年制高职教材发展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涵盖了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学习阶段。一直以来,五年制高职教育没有合适的教材,高职教材大都运用高校或高专教材,这些教材只是一些普遍性的教材,具体到各学校、各专业就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按照五年制高职的职业特色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本土化开发,探索出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已经势在必行。
  
  2.五年制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
  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知识结构也不够系统和牢固,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使用教材的方法不当,就容易导致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有畏惧感,从而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这样会容易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怕吃苦,不主动预习,不及时复习,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丧失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最终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二、高职英语教育中实行教材本地化的措施
  
  1.整合相关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育人模式,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整合教材内容时应体现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同时要保证教材内容的顺序性、连续性基本准则。高职英语教材应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教材的本土化开发应同时具有“英语基础技能”和“专业职业英语”两方面,应遵循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英语会话为主,将相关的内容整合集中,可以包括自我介绍、求职应聘、办公用语、导游、购物、接待、请求或提供帮助等。这样便于教与学,使学生能够集中掌握有关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设计有关的情境对话给学生以操练的机会,从而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提高教学效果。而“专业职业英语”则要求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包括最基本的职业应用英语,如应用文的写作、办公室英语、日常英语、各种职场英语等。教师应根据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2.对本土文化进行补充
  在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既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精华,又要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已从单纯追求升学和通过考试转向为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而学习英语,特别强调服务于国内工作环境下的专业目标。然而现行的多数英语教材只满足了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需求,却未能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全部需求。笔者认为还应适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开发本土文化英语教材,教会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因为教材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真实语言环境相结合,才能培养他们正确运用语境传递文化信息的能力。否则,教材非但不能有效地促进交际,反而事倍功半,妨碍交际能力的形成。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也就是和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当学生使用语言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遇到瓶颈,这是因为他们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不注重对已过文化习俗的重视,产生了模糊的价值观。所以在五年制高职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从而促进五年制高职英语教材的本土化开发。
  (1)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外国的文化材料。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英语作为一个民族语言的文化背景却被不少人忽略。结果是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对英语及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却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由时间阅读一些外国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使其吸取外国的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利用教材内容,渗透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有关语言文化背景作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对相关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基础程度上的理解。如果教师能结合文化差异来进行教学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能从汉英两种语言使用的差异中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三、实行英语教材本地化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
  (1)倡导英语教师“会通中西”。
  教师如果不从事学术研究活动,仅满足于传授语言知识,就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英语教师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为“会通中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学习者对于新接触的任何文化模式都应有理性的洞察力和感情的移情能力,并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所接收的文化信息。整合能力使他能将新的文化信息与已知的文化图式相融合,不仅使之成为自己个性化的精神财富,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缺失的部分,而且成为文化创造力的源泉。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以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条件的局限性,在目前的五年制高职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较少讲授中外文化知识,也很少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许多人即使想改变现状,也苦于自身功力有限,又缺乏时间和学习条件而无能为力。另一方面现代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要有深厚的英文化和汉文化的修养,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现代教师应积极参加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或进修,补上相关的中外文化课,这样英语教学水平和效益才能“与时俱进”。
  
  2.妥善处理好测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考试可以验证教与学的效果,正确的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上。这样的课堂应是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教师教得积极自信。师生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增强双方的信心,从而最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试不应该是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的考查,而应该树立现代考试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不应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的观念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重语法、轻技能的观念,建立科学命题制,将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注重平时的技能训练,减少卷面分值,增加技能训练在成绩中的分值。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本土化开发,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本土文化进行补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水平,妥善处理好测试和教学的关系,使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真正发挥其最佳效果,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一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蓓,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
  [2]张友平.对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