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长富
摘要: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主体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它的操作策略是“七个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操作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主体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感到课堂是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的乐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学习更为有效,成长更为健康。同时教师能感到指导作用的重要性,并充分理解课堂是充满智慧的挑战的含义,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这让教学的两个实体(教师、学生)既能和谐相处,又能各自发展,教学质量既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又能在共同发展中逐步显现。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操作策略是“七个简”:目标拟定简明实在,情境创设简洁明快,内容选择简约充实,环节预设简化厚实,教法选用简朴高效,媒体甄选简单实用,评价真实简练多元。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追寻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一、目标拟定,简明实在
教师要想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要树立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师拟定教学目标应当简明实在,否则,数学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然而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假、大、空”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面俱到。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探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技能及合作意识。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渗透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目标的确立貌似全面,放之各课皆可。况且,这些贴标签式的虚幻目标实施起来就算用两三年也未必能够达成,仅凭课堂的40分钟更不可能。其实,在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理应处于三维之基,而“情感与态度”是伴随着知识能力的掌握、反思、批判和应用所实现的个人倾向性的提升,是一个隐性、渗透性的目标。因此,夯实“双基”才是数学教学的基点和原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必“五脏俱全”,应除虚求实,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二、情境创设,简洁明快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其目的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看过之后有思考、有回味。我们更应明白,数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同样也不能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数学课应当有选择地适度模拟。只有真实、有效、简洁的问题情境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才是数学课所需要的。教师要追求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通过一只乌龟爬行,遇到一个坑,为防止掉入坑内该怎么办这样一件事导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类似的情形,这时只需用一块木板遮住坑行了,从而引出对木板面积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实施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了这个过程,整个过程显得简洁明了,虽然没有用图像或色彩来引起学生兴趣,但却很好地呈现了问题的实质。又如,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我看过很多的课例,很多教师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呈现形形色色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如果对他们讲对称图形,与其在大屏幕上反复呈现各种对称图形,还不如让他们自己举例或动手折叠,那样获得的体验比只观看大屏幕要深刻得多。我在教学时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后任意地撕出不同的形状,打开之后,就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操作情境的创设,不仅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具制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特征,所以简单有效的情境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内容选择,简约充实
教师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很多,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要抓住本质的内容,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既充实又简约。“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可以选用开放的教学内容为例,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在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又如,现有一个三位数2()8,问:当十位数是什么数字时,这个三位数能被3整除?(这是一道条件开放题)……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是学生熟悉的,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愿意研究的,是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教师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选择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环节预设,简化厚实
一堂课的成功靠的不是华丽和精制,而是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师要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一切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简化而厚实。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一位教师从“活动”的视角来组织和设计教学环节。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活动的材料,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表示出1/4,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表示出4个苹果的1/4,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明明是“1”个,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呢?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数量是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把8只小兔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得出: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至此,分数意义中的要点已在不知不觉中凸显出来,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环节设计清晰明了,每一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简单而不纷繁,简约却又充实,这体现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21,请学生计算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教师让学生任意举出一个多位数,自己先确定能否被3整除,再考考老师。教师没有计算就很快说出答案,紧接着提问:“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了。”这个导入,表面上看朴实无华,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整个导入过程一环紧扣一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一上课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五、教法选用,简朴高效
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上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是“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选用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下面举几个常用的例子:“教师引导”,如“三角形和180°”、“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教师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教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实践操作”,如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说百句不如动半分,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如学了商不变性质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六、媒体甄选,简单实用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合理选取和恰当应用。但这并非等同于课堂教学都要营造成“声”、“光”、“电”一体化的潮流派对。现在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仅仅考虑如何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上好一堂课。其实,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人为物役。教学原则也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表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恰当地选用教辅工具,力求简单实用。比如,使用传统的教具,如挂图、模型、黑板、卡片等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课件,否则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好解决的,就选择恰当的、简单有效的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疑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教学效率。
七、评价真实,简练多元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说明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我认为: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评价语言要是非分明、简练真实、恰到好处。教师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给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应该明确指出“是非”、“对错”、“好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如,当学生的回答并非完全正确时,教师可以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又如,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教师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
当然,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但只有回归了简约和真实,数学课堂方能尽现其原生态的魅力。在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一要树立评价新理念。印度流传着一个“挑水工与裂缝水罐”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是:残缺也能创造美丽和奇迹。数学教师应该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学方法,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像印度挑水工那样,不歧视有裂缝的水罐,懂得如何发现每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并用欣赏天才一样的目光去欣赏身边的学生。教师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就会给学生多一个希望,让每个学生在生命的旅途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浇灌出“一路花香”。陶行知曾劝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多带一份情感,才能看到今天的好学生,并看到明天的人才。
二要明确评价新特点。面向全体: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标准应适合每一个学生,因而要改变唯一标准式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要求应是多层次的,方式应是可供选择的。承认差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所有人朝一个目标看齐。只有让不同的人得到适合其自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评价才有价值,才是成功的。
三要实施评价新方法。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必须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变教师独裁式评价为师生双主体平等对话式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要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册》,对学生的评价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轨迹,也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
四要采用评价新结果。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要“以人为本”,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因此,口头评价根据年级特点可以用“说得不错!” “你说得真好!” “跟我想得一样!”等。书面评价根据年级特点可以用五角星的颗数,笑脸、哭脸,优、良、中、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很好、还需努力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