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程序设计》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柴美梅

  摘要: 本文提出了目前我系《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 《程序设计》实训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一、我系《程序设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培训单一,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训管理和企业管理差别较大,重纪律规范,不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互相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实训教学的评价与学生在实训成绩的评定方面,一般都是以学生完成实训报告的质量来衡量,不重视学生在实训过程的表现及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师资力量不足。取得良好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有高水平的师资。指导实训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我系这样的教师很少。
  
  (三)实训设备达不到要求,师生比例失调,实训时教师示范的时间过长,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的时间过短,教师指导不到位。实训内容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实用性,影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不断深化与提高。
  
  (四)实训教学管理不到位,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没有对实训教学中的每一个实训环节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考核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改革实训课程
  1.去繁就简,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充分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功能,突出实训的主导地位,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课程及课时量。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因此在程序设计课程中保留简单的编程,主要以面向对象的学习为主,重点让学生学会数据连接,设计界面,以及制作简单的系统。
  2.建立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师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训的实施方案能否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主要是看学生实训时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无创新、创造性地发挥,对制度的遵守程度,在实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和相互合作的意识表现,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
  3.长期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可以自编实用教材。为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长期从事实训教学的专业教师可以相互合作,结合教学经验,编写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训指导书或讲义。指导书或讲义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每个知识点都要以小项目的形式展开,在每个项目中要确定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任务和考核办法,从而改变原来根据教材实训的滞后情况,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实训方法
  1.将原来的理论和实训课合二为一。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学生安排到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上课,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操作,精讲多练,讲评结合,实现“教、学、练、考”四位一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一体化训练的目的。这种设计能较好地解决分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知识上不连贯、时间上不衔接的问题,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一体化教学能增加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2.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应用为目的,强调基本知识点的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应体现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课程设计要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课程设计的选题可与课程实验相结合,重点突出试验的过程,适当弱化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
  3.项目实训是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实践。在学期末应安排一次综合项目实训,主要安排比较简单的程序设计,即“小项目实训”,针对所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项目课题是教师设计的虚拟题目,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采取“任务驱动”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项目组”的形式,严格按照标准的程序开发流程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项目的难度,做到学习较差的学生学得懂,学习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三)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有计划地送教师外出参观、进修、培训,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己任,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工作重心。学校应根据需要,每年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到学校做专职或兼职教师,同时应派一些教师到技术先进的企业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2]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研究杂志,2006,(3-4).
  [3]杜家龙,刘敬东.关于实践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
  [4]徐平利.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之我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5.
  [5]刘峰,徐一同,梁勇强.队“双师型”教育内涵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