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立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农村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呢?我们抓住本地实际,挖掘农村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生活”引入综合实践课,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玩、有乐、有所学。
  
  一、挖掘校园生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心驰神往,这样课堂活动就会因这份心动而丰富多彩。如开展“商品交易会”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家中的玩具或喜爱的图书标上价格,想好介绍词,向同学们进行推销。哪个孩子的家中没有玩具与图书呢?谁又不喜欢玩具与图书呢?学生一听到这个活动课题就比较兴奋。
  好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在玩上决不逊色于城里孩子。抓住学生的课间游戏,将其有针对性地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
  课间,学生都喜欢跳绳。我以“跳绳的学问”为主题开展了活动课,师生共同探索关于跳绳的问题,如跳绳的历史、价值、优点、注意事项、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花样等,学生分组活动,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展示成果时,学生玩出了很多花样:8字跳、单侧回旋跳、连锁跳等,还开发出了“跳大绳”的项目。在整个活动的始终,学生的思维都在活动着,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各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但学科知识并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我尝试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补充,将学科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精彩的,收获是巨大的。
  例如:在学完课文《冬眠》后,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对动物的奇闻趣事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以“动物的奇闻趣事谈”为主题的研究活动。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确立研究子课题:A.动物的冬眠;B.动物的年龄;C.动物的进食;D.动物的奇闻趣事。鼓励学生按研究意愿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内容是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整合了两者内容,使学科领域的知识寓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又利用学科教学生成,形成了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优势互补,密切了两者关系。
  2008年下半年,我校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对此项活动有压力也有动力,于是,我指导学生围绕艺术节活动开展了以“露一手,我为艺术节添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之间还展开了“变废为宝时装设计”比赛、“看我露一手歌舞”比赛、“书画、摄影、剪纸”展览等。学生在活动中大显身手,在创新实践中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享受到了实践活动的乐趣与喜悦,促进了个性潜力的开发,培养了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利用学校活动生成,能使学校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得益彰,既富有成效,又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二、立足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每个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可以使学生以学增知,以劳辅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而劳动是生存的保证,劳动素质是人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创造有利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与设备,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强化劳动实践意识。农村孩子在节假日少不了要随父母参加一些田间劳动。教师就要开动脑筋,把这些学生实际劳动中的体验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充实课的内容。
  2008年11月中旬,我校利用所处的有利条件,开展了“走进农园,体验农活”的劳动实践活动,我和农户取得联系,和学生一起参加“锄红薯”体验。学生带着镐、筐来到田间,在我的指导下分组劳动,一人刨,两人捡,一会儿工夫,学生刨出了几大筐红薯,虽然汗流满面,但一个个喜气洋洋。我问:“为什么这边的红薯没有那边的长得大?”学生答:“因为这边有大树,阳光不充足,所以长得小。”我问:“为什么不自己一边挖一边捡?”学生答:“那样又慢又累,不如分工既快又省力。”我问:“上这样的课高不高兴?”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高兴。”我问:“为什么?”学生说:“这是收获,我们亲身尝到了丰收的滋味。”不难看出,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既懂得了道理,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热爱劳动、互助合作等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