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嘉粒
摘 要: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变得日益实际,不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还是为了了解更多的文化和信息,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每一个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都迫在眉睫。交际教学法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完善,已成为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适应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本文是作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交际教学法的一些体验。
关键词: 交际教学法 高职教学 教学实施
一、引言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体现在高职英语教育上,就是要培养出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应用型人才。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听到一些完整连贯纯正的英文句子,更不用说学生自己运用英语交流。这种教学法产生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在卷面上考高分而无法开口说英语。要想在英语教学上有所突破,我们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受功能语言学的影响,把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互相沟通思想的能力。交际教学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与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进行教学和使用。这种教学有着明显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放在首位;教学过程要尽量交际化;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三、交际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
既然交际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法,那么该怎样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这种方法,特别是在如今的高职学院里贯彻这种方法呢?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西南部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大,已经早就厌烦了高中英语老师那种传统的教授型教学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先提高他们英语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第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实很多学生是很想学好英语的,特别是对唱好英文歌很有兴趣。笔者每次上课的时候给一个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个英语汇报,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唱他们喜欢的英文歌、读英文诗,也可以是讲搜集到的英文谚语、故事等,但必须使用英文。这样不仅讲台上的学生在口语方面得到了锻炼,而且台下的学生也间接地锻炼了英语听力。坚持做这种英文汇报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讲英文,减少他们讲英文的恐惧感。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鼓励他们,如果遇到错误,可以在他们每次做完汇报过后作一个小小的总结。
第二,课堂上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英语交流的兴趣。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的期末成绩跟平时的课堂积极性挂钩。平时的课堂积极性跟期末总评成绩挂钩与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发言的次数。比如在讲解一篇枯燥的课文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分成四人的若干个小组,让第一个学生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二个学生准备课文新单词的补充,第三个学生准备句型结构和语法,第四个学生为发言人,结合前三个同学的观点以及小组成员对课文的理解,代表小组进行讲解。老师设立一个评分机制,每次上课随机抽取几个小组来讲解整篇课文,老师在每组讲解后作出讲评并评分,纳入期末总评成绩。
第三,游戏法的融入。游戏教学活动是交际的活动,交际活动中充满着情感和乐趣。同样,英语教学活动也是寓教于乐、寓情于乐的活动。寓情于乐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自然,教师愿教,学生愿学。如果要对课堂游戏法下定义,那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目的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猜测性或对抗性的教学娱乐活动。
第四,通过语言操练培养交际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后,还要进行必要的语言操练,但主要目的是由机械操练变为交际操练。语言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语言操练的着眼点是语言形式,使学生在语言操练里掌握语言形式;语言交际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使双方相互了解。在教学时,先进行语言操练,即机械操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交际,即交际性操练,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文里的词语、句型,叙述自己思想,谈学习后的体会和收获。通过问题的回答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词汇、句型,更重要的是交流了思想。这样,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新东西逐步地把语言操练推向语言交际。
四、结语
现代英语教学已进入交际时代。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英语交际教学法已经深入人心。但探索交际教学法理论,以及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交际教学法尚需我们作出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瑛,吴长镛.交际法得失论.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
[2]张兴旺.英语教学与交际能力.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3]史宝辉.交际式语言教学二十五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4]王才仁.交际理论与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交际论,1998.
[5]张萍,张燕丽.交际教学法的折中取向.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