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特点及构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 宏
摘 要: 本文对体育欣赏能力的内涵、特点和构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欣赏能力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欣赏能力 内涵 特点 构成
21世纪,体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精神享受方式中,欣赏体育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由于现代国际体育竞赛活动日益频繁、精彩,再加上现代传播媒介迅猛发展,更多的人愿意利用闲暇时间观看体育比赛,丰富余暇的文化生活,欣赏高水平体育竞赛已经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生活内容。体育欣赏对于调节人的精神生活,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净化社会环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个体自主地追求德行”[1]。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体育欣赏对启发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端正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树立高度的道德责任感等均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1.体育欣赏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一个具有多个维度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其内涵和外延也有所不同。心理学将它界定为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哲学将它界定为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生命中的积极力量。体育能力,是指完成体育的主观条件,欣赏能力,是由一个人多方面的知识掌控、文化素养决定的。在体育中,即为能够享受体育之美、领略体育之乐趣、提高体育文化修养的能力,它包括会看比赛、训练、读书、阅读材料,乃至能评价比赛,甚至掌握体育深层次的文化生活内容[2]。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体育欣赏能力的操作进行了定义:在体育这个特定的领域中,个体运用各种有关的基础知识,对体育事物进行欣赏所能表现出来的,并能影响欣赏活动发展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欣赏主体充分调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等,其主要目的是让观赏主体在体育观赏活动中,通过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2.体育欣赏能力的特点
2.1后天性
体育欣赏需要视、听感官的积极参与,不强调体能的遗传影响,具有很强的后天塑造性,如果一个人的审美体验多次或是较频繁地发生,那么他感知、分析和评价美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2心理性
体育欣赏的目的是使观赏主体获得美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心里所引起的感动,往往表现为一种心悦神怡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欣赏内容的动态性、不可预知性、期待性和寄托性决定了欣赏者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认知和情感。可见体育欣赏强调心理行为的投入。
2.3差异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具有不同性格爱好和审美修养的审美者,他们的欣赏能力有差异。另一方面,同一审美者处于不同的审美环境和审美心境之中,其欣赏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
3.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
体育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要求体育活动的欣赏者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体育的基本常识、体育活动的生理体验等体育素质,还要求体育活动的欣赏者具有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国家、民族、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等世界观和体育观,还应有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能力[3]。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可以从体育文化素养、体育心理―道德素养和体育运动素养三个方面去分析。
3.1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个体社会文化素养中的体育内容。体育文化素养不仅是体育欣赏能力的一部分,而且是个人社会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体育欣赏活动,而且对个人的思想、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对个人的个性养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建立在体育运动素养的基础之上,受体育心理――道德素养的规范影响,作为社会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促进体育运动素养和体育心理―道德素养的形成。
3.2体育心理―道德素养
体育心理―道德素养指个体在体育欣赏活动中具有获得的心理体验的能力,培养及表达个人情绪的能力,和利用一般社会道德观念、体育道德观念对个人情绪进行调控、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的能力。体育心理―道德素养对人在欣赏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和道德观具有养成、促进、调控、规范作用,既能使个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好恶倾向充分表达出来,积极培养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达到欣赏的目的,又能将自己的言行规范于理智和道德范畴之内。
3.3体育运动素质养
体育运动素养指个体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运动素养在体育欣赏能力中具有基础地位,它决定着欣赏的方向(项目和内容)和欣赏能力的大小。一个有一定运动素养的人,在欣赏活动中能很快进入角色,身心融入到运动中,获得较深的身心感受,达到欣赏的目的。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实现这一过程要慢得多,体会也少得多。
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教学中,体育欣赏能力的形成往往是大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相关体育知识的副产品,学校体育对这一问题尚未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引发了学校体育教育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欣赏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加强有关体育欣赏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培养体育欣赏能力的新途径,将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金生.个人自主性与公民的德性教育[M].教育研究与实践,2001,(1):201-202.
[2]攀勇,朱福民.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可行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5):185-186.
[3]刘秋玲.论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与特点[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2):116-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