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的文学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简・奥斯汀的基本情况。从《傲慢与偏见》的具体内容、结构和人物性格中运用的讽刺手法,体现出简・奥斯汀(Jane Austen)在文学史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英国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艺术。
关键词: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文学艺术
简・奥斯汀虽然生活和工作在人们所认为的浪漫主义时期,但她并不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她大约在二十岁左右开始写小说。她的每一部小说都经过修改,没有一部是一写完就出版的。她共写了八部小说,只有四部是她在有生之年出版的,其中包括《傲慢与偏见》和《爱玛》,其中《傲慢与偏见》在其作品中又最具有代表性。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曾经指出:“在所有伟大的作家中,简・奥斯汀是最难把握其伟大之处的。”这得到了很多评论家的赞同。在19世纪早期的文学界,她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风格的改变从未损害她一点点声誉。20世纪以来,她的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今天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被人们传诵着。而《傲慢与偏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因此它至少被译成了25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作为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简・奥斯汀获得成功并不是靠求助于一些常见的题材和流行小说的诱惑。她坚持把自己的创作建立在对生活的了解的基础之上,没有黑暗的通道,没有秘密的内庭,没有滴血的匕首。在她的小说中,故事都发生在安静祥和的英国农村。故事情节也是关于她所生活的中产阶级的人们的求爱与婚姻。作品描绘出了一副资本主义关系渗入小镇后英国乡绅阶层生活的变化及其心理状态的图画。奥斯汀笔下的情节和场面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她用细密的文笔把事件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玲珑剔透。尖刻的评论、巧妙的对白更是独具匠心。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她的生活。
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12月16日,英国汉普郡(Hamsphire)的一个小山村斯蒂文顿(Steventon)。她的父亲是当地一个教区的牧师,父亲总是鼓励孩子们学习写作。在父亲的影响下,简・奥斯汀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学习写作。1796年,她出版了处女作,这也是后来的《傲慢与偏见》的初稿。1811年,她写出《理智与偏见》未署名在伦敦出版发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继续勤奋地写作,她又完成了另外四部著名的作品:《曼斯菲尔德公园》(Mansfield);《爱玛》(Emma);《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以及《好事多磨》(Persuasion),她所有的小说都是匿名出版的。直到1817年她逝世,两年后,人们才开始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真实生活。
从这我们可以了解到,简・奥斯汀的生活是平静、与世无争、默默无闻的。除了她的写作生涯,我们再也无法寻找到她的生活故事。她的小说深受当地的农场主、牧师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们喜爱。因为她的作品反映的就是他们周围熟悉的事情,除了偶尔涉及到伦敦、巴斯和海滨外,这些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经历和观察。
尽管一些贬抑者批评她的作品死板僵硬,只局限在她那个压抑的阶级范畴当中,反映了她的文学视野的狭隘,但是两百多年来,简・奥斯汀的作品却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她独特的才能正适合其所选的题材。她的作品主要是喜剧,她对人类本性的喜剧的悟觉显示了其高超的技艺,体现在对人物特征的描绘上、观察的把握上及讽刺语调的运用上。奥斯汀讽刺的天赋是难以模仿的。她的六部小说都远远超出其他流行小说。她的思想深度,艺术的力度,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注意和热情。同时她所有的这些成就都归于一个原因:讽刺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主调,同时讽刺也是奥斯汀喜剧世界的精华。
简・奥斯汀在文学界是一位讽刺艺术大师,凭着对艺术很强的敏感,她一直在实践继承文学讽刺的传统,同时将其发展为更为成熟的讽刺艺术。在她的作品中,讽刺不仅仅通过讽刺的语调和反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描绘人物性格特征体现出来,不仅在一些个别的情景和情节安排上得到体现,在整个故事结构上也得到了体现。讽刺是奥斯汀用来获得知识以及评价人类生活的方式。同时,讽刺也是她作品的主调和风格。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广泛运用讽刺艺术最完美的作品。读者常常为其高超的智慧、艺术的魅力、优雅的风格、幽默及独特的语言特征所征服。总之,细腻的讽刺艺术使其成为一部杰作。下面讨论《傲慢与偏见》中非凡的讽刺艺术。
事实上,这部作品的情节并不复杂。它主要是关于伊丽莎白(Elizabeth),一位可爱的中产阶级年轻女人,和达西(Darcy),一位富有但非常傲慢的上层阶级年轻人,后来成为她的追求者,他们之间的一系列误会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完全在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和整个结构中讽刺的运用。既然“简・奥斯汀在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特别感兴趣及其高超的技艺”,那么,首先让人们看看她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讽刺艺术。
简・奥斯汀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艺术可以分为两种类: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s)和丰满人物(Round Characters)。扁平人物是指人物性格固定,不论遇到什么变化,性格大致不变,其好处是易于辨认,容易为读者所认识、记忆,缺点是缺乏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经验,往往是一些简单的、直接受到作者嘲弄讽刺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完全缺乏气质的人,如贝奈特夫人(Mrs.Bennet);第二类,指既缺乏气质又缺乏道德的人,如柯林斯(Mr.Collins);第三类,严重缺乏道德又无气质的人,如维京汉姆(Wilkham)。在这三类人物中,前两种在其作品中是最常见的扁平人物,奥斯汀与其说是讽刺,不如说是在进行嘲弄。在刻画这些人物时,她把讽刺与真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首先,她“清楚地,讽刺地强调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如同强调一个卡通的鼻子和眉毛一样”。接着她让这些人物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来证实她的描写。使用漫画式的夸张,充分运用各种讽刺艺术。这点在贝奈特身上得到最生动、详细的体现。在小说的第一章,奥斯汀对她作了如下的评论:
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little information,and uncertain temper.When she was discontented 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The 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
这段评论是极具讽刺的。但奥斯汀并没有刻意地夸张。在先前的和后面的章节中,贝奈特夫人在每一个场景中都证实了这种评论,表现她是多么的紧张和愚蠢。从故事的开头,贝奈特夫人和她丈夫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她低劣的禀赋和她的日常生活。
“Oh!Single,my dear,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How so?How can it affect them?”;“My dear Mr.Bennet,”replied his wife,“how can you be so tiresome!You must know that I am thinking of his marrying one of them.”
从上面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心胸狭隘、自私和卑鄙的妇人形象。她对那个年轻人没有更多的了解,就已把他当成自己的财产。她急于把她任何一个女儿嫁给那个年轻人,就因为“他每年能挣四、五千英镑”。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场景吧:当贝特夫人从丈夫那儿听到科林斯先生(Mr.Collins)将在她们死后从女儿那儿接管其地产时,她的表现证明了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Oh,My dear,”cried his wife,“I cannot bear to hear that mentioned.Pray do not talk of that odious man.I do think it is the hardest thing in the world that your estate should be entailed away from your own children;and I am sure if I had been you,I should have tried long ago to do something or other about it.”
Sir William,“You excel so much in the dance,Miss Eliza,that it is cruel to deny me the happiness of seeing you;and though this gentleman dislikes the amusement in general,he can have no objection,I am sure,to oblige us for one half hour.”“Mr.Darcy is all politeness,”said Elizabeth,smiling.“He is indeed――but considering the inducement,my dear Miss Eliza,we cannot wonder at his complaisance;for who would object to such a partner?”Elizabeth looked archly,and turned away.
读了她们的对话,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为伊丽莎白的敏捷的反应和智慧鼓掌,当她说“达西先生是很有礼貌的时”,暗示她在嘲弄达西。事实上,她想嘲讽达西的“彬彬有礼”。她通过她的主观去判断一个人,她的顽皮天生掩盖了她的固执己见,从而导致了她对达西的误解。达西的傲慢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她的偏见却是有意识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他俩人间的另一段对话:
“What do you think of books?”said he,smiling.“Books...Oh!no....I am sure we never read the same,or not with the same feelings.”“I am sorry you think so;but if that be the case,there can at least be no want of subject,...we may compare our different opinions.”“No...I cannot talk of books in a ballroom;my head is always full of something else.”“The present always occupies you in such scenes,does it?”said he,with a look of doubt.“Yes,always,”she replied,without knowing what she said,for her thoughts had wandered far from the subject,as soon afterwards appeared by her suddenly exclaiming,“I remember hearing you once say,Mr.Darcy,that you hardly ever forgave,that your resentment once created was unappeasable.You are very cautious,I suppose,as to its being created.”“I am,”said he,with a firm voice.“And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be blinded by prejudice?”“I hope not.”“It is particularly incumbent on those who never change their opinions to be secure of judging properly at first.”“May I ask to what these questions tend?”“Merely to the illustration of your character,”said she,endeavoring to shake off her gravity.“I am trying to make it out.”
明显地,奥斯汀想向我们表明伊丽莎白对达西骄傲的嘲讽。但是当我们读到此时,我们感到了达西自然的本性,以及伊丽莎白的偏见,更加说明了她个性当中的问题。在这种变化之中,奥斯汀依靠的是对继承戏剧讽刺的瞬时感悟。她非常仔细地让读者去了解真实的情景,而不是看到每个角色就能立即觉察到。但是当我们第一次读到这些时,可能体会不到它暗含的讽刺,只有反复地阅读、回味时,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这种复杂的讽刺的关键是依靠将人的内心世界全部展现出来。我们更多地是借助人物的语言而不是作者的评议。奥斯汀在其小说中就是用这种细致入微的嘲讽表现了她这方面的天才。从而使我们感觉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出色的平衡。奥斯汀是最擅长于细致地进行讽刺。在描写伊丽莎白时,从“偏见”到“拒绝求婚”到“了解真相”到“羞愧”到“后悔”到“充满热情”及最后“了解了爱”,从第一章到故事的最后,奥斯汀对她都进行了冷静的讽刺。奥斯汀讽刺道:“对一个聪明的人消除偏见获得真正的了解是多么困难。”在这点上,讽刺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方法去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发展过程。
上面总结了奥斯汀对人物性格化方面的讽刺艺术。我们可以看出她使用各种讽刺方法去刻画一些扁平人物,同时,通过揭示复杂的人性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过程去刻画主要人物。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她打破了“西方小说界中完美正确的主角”。
人们总是称奥斯汀的小说是“喜剧世界”。它的情节总是由一系列的戏剧产生的情景组成,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结构。它的讽刺性能在一些情景中、情节中,首先是在结构中见到。为此,下面将对此作一些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注意她那著名的开场: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 the fel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读完之后,我们马上推测出第一句的观点是叙述者的。因为提出了这种带有权威的“真理”,但仔细分析却又发现它不是真实的。开场几句话表明一个年轻人应想得到一个妻子,这是“普遍认同”的真理。这里面后含的是谁呢?明显的不是那个年轻人自己,因为,根据第二段,他关于这件事的想法是不可知的。那么第一段的“普遍”真理与第二段关于“其他周围家庭”的解释就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是通过不同的观点提出来的。那些家庭本身,尤其是贝奈特夫人那一类的家庭,那是带有更多的客观评价的。奥斯汀的讽刺在这儿就起作用了,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去想知道哪些家庭要实现“普遍真现”得依赖于他们的儿女。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发生在贝奈特夫妇之间的对话:
“My dear Mr. Bennet,” 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Mr.Bennet replied that had not.“But it is,”returned she;“for Mrs.Long has just been here,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Mr.Bennet made no answer.“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cried his wife impatiently.“You want to tell me,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This was invitation enough.“Why,my dear,you must know,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young man of large fortune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that he came down on Monday in a chaise and four to see the place,and was so much delighted with it that he agreed with Mr.Morris immediately;that he is to 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and some of his servants are to be in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What is his name?”“Bingley.”“Is he married or single?”“ Oh !Single,my dear,to be sure!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How so?How can it affect them?”“My dear Mr.Bennet,”replied his wife,“how can you be so tiresome!You must know that I am thinking of his marrying one of them.”
这些话只是对“普遍认同的真理”的补充。贝奈特夫人的话更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读到的第一句却完全相反――一个单身女人必须嫁给一个有前程的男人。那种被称为“普遍”只是贝奈特夫人赞同的部分观点。在故事的一开头,奥斯汀就向读者展示了其非凡的讽刺艺术。读者被深深地折服了。表面上她是对这个观点负责,实际上她是把读者导向去嘲讽贝奈特夫人之流的心胸狭隘。
到此,读者应理解贝奈特夫人是一个注定的反面角色,从而会嘲讽她那“普遍认同的真理”。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地我们发现宾利(Bingley)和达西确实“想得到一个妻子”,当然,这对贝奈特姐妹也是件好事,她们能嫁一个有钱的男人。直到故事结尾,宾利娶了简,达西娶了伊丽莎白,柯林斯娶了夏洛特(Charlotte),维克汉姆(Wickham)娶了丽的亚(lydia)。在这四对夫妇的婚姻当中,不管怎么说,“前程”,更通俗地说,“金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虽然叙述者和读者都一次又一次嘲笑那“普遍的真理”,但故事毕竟是在大家相信这一“真理”中结束。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还满意于自己发现的真相,而且嘲讽贝奈特夫人、伊丽莎白,责备她的朋友嫁给金钱而为其自豪,但在故事结束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贝奈特夫人是正确的,即使是伊丽莎白也嫁给了有钱和有前程的达西。所以,在奥斯汀的小说中,荒谬和真理是互换的。那些被嘲讽的人结果却证明是正确的。读者应非常小心奥斯汀的“陷阱”。注意到底谁应被嘲讽。是贝奈特夫人?那些绅士?还是读者?
这类嘲讽贯穿整个故事,这种全局的安排可以被称作“结构性的讽刺”。它是戏剧性的,不是静止的、复杂的,也不是简单的。我们只能在整个结构的基础上对这种讽刺艺术进行分析。也只能在最后才能理解作者所暗含的讽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汀在人物性格和文章结构方面的讽刺有一个细致的、综合的了解,其在讽刺方面具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所以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公正的结论: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傲慢与偏见》中,她的这种技艺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她和她的作品都是文学界的瑰宝,华尔特・司各特爵士很赞赏奥斯丁的写作艺术,他在日记中写道:“那位小姐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各种感情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纠葛等方面,有独到的才能,这种才能真是奇特,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但用那样精巧细致的笔触,把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写得饶有趣味,……那是我办不到的。这样一位有才能的作家竟会死得那么早,真可惜啊!”奥斯汀于1817年逝世,年仅四十一岁。虽然她的创作规模是无法与司各特那种史诗式的、民族性的广阔规模相比较的,但她却是小说技巧的大师之一,她在《傲慢与偏见》中的文学艺术得到了世人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吴元迈.外国文学评论.人民出版社,1992.
[2]范存忠.英国文学史提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朱琳.奥斯汀小说主题意义初探.外国文学,1981.
[4]黄梅.讽刺者的陷阱.读书,1993.
[5]吴文徽.论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当代文坛,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