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正东
摘要: 本文从“新的学习方式”的深刻涵义和转变路径两方面阐述了新的学习方式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新的学习方式”深刻涵义 转变路径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本人对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准确地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深刻涵义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偏爱或倾向,反映学习者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性,包括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及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等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将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指的是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指的是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其本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问题性。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发现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第二是过程性。相对而言,接受性学习重结论,发现性学习重过程;第三是开放性。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单一化、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评价标准化。发现性学习则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发现性学习注重知识,也注重能力,注重认知,更注重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
二、正确地把握“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路径
1.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主动感悟道德认识。情感的感染与道德的领悟是密不可分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拥有良好情感是每个学生学好思品课的内驱力。如何促进良好品德的内化?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学生能在情境中体验真情实感,从而自觉感悟道德认识。
2.让学生拥有充满生命活力的本该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思想品德》教学,教师要切实放弃传统的“独舞”式灌输、独霸式控制,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舞台。
(1)让学生拥有读的权利。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任务型阅读,即在课前或课中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阅读任务。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学会了理解和分析教材,自主提出问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阅读与感悟”板块选录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富有哲理性、知识性的短文,这些短文是帮助学生深化和拓展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阅读。
(2)让学生拥有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现,学习分析与归纳,学会倾听与说服,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的发展。《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探究园”、“阅读与感悟”等板块内容,学生在活动、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心灵导航的内容,谈心得、谈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
(3)让学生拥有议的时间。《思想品德》教材设计了许多活动的小栏目,如“出谋划策”、“角色扮演”、“出点子”、“齐参与”、“小小故事会”等,这些栏目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一定要留出时间和空间,采取2人小组、4人小组的方式,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思考,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逻辑层次思考问题,提出看法,想象结果,自我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而这一课程只有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