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红亚
一、重课内,趣味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抒情,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用图片、实物、标本、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发现法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点面结合法是找准切入点,以教师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以学生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层次法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课外,扩展视野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1.读名著可以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
2.面向社会。一是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关注等栏目必看,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
3.面向自然,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之景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三、重训练,培养能力
课内的趣味导读和课外的扩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四个一”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谓“四个一”工程训练,是指“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每周一篇日记”、“每月一部好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这一训练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通过课内有计划的活动如即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我是小主人知识竞赛”等,训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活动课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初中语文课是一门融文学、政治、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活动课的综合训练恰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活动课能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比如:“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等综合性活动课,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