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原文审美价值在文学翻译中的传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一涓

  摘要: 文章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翻译这个特殊的审美过程,发现影响原文审美价值在译文读者那里实现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译者、翻译规范和读者。文章又分别从这三个因素入手,详细分析了每个因素对读者审美活动的具体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审美价值传递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审美价值 译者 翻译规范读者
  
  一、引言
  
  实用翻译美学是伴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而诞生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研究任务是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探讨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帮助读者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提高解决语际转换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对译文的审美鉴别能力(傅仲选,1993:2)。从翻译美学的观点看,翻译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有两个:译者和读者,审美客体也有两个即原文和译文。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是由作者创造的,同时又由读者通过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实现。根据我们对翻译这个特殊的审美过程的分析,影响原文的审美价值在译文读者那里再次实现的因素应该主要包括译者、翻译规范和读者。
  
  二、译者:原文的审美主体和译文审美价值的创造者
  
  译者是原文的审美主体,翻译的过程首先是译者接受原文信息的过程。但是译者决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原文的信息,而是以其固有的审美意识去积极地参与(傅仲选,1993:118)。在翻译审美活动中,译者的审美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译者对原文审美构成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决定着对它的表达,并最终决定译文的审美品质。译者的审美意识积极地参与到翻译审美活动中,对原文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然后通过一种联想唤起已有的生活与社会经历和经验,将原文中的审美价值具体化,从而转化为译文。
  法国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说过“审美形式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自由活动时才是美的”(米盖尔,1965:156)。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对象会刺激审美主体的想象和理解的活动,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得到审美愉悦。作为译文读者的审美对象的译文也应该具有这种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品质。例如:
  1)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紧紧夹着一条青石板街。
  The main street of Hibiscus was not big.Paved with flagstones it was wedged between a dozen shops and a few scores of houses.(吕俊,2001:58)
  译者转换了视角,把“铺子和住家紧紧夹着街”变成“it was wedged between a dozen shops and a few scores of houses”。这个译文十分生动形象,非常成功地实现了原文审美价值的转化。译文读者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也会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在译文读者那里实现译文的审美价值。
  2)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Science means honest,solid knowledge,allowing not an iota of falsehood,and it involves Herculean effort and grueling toil.
  译者从“艰苦的”这样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联想到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赫克拉勒斯,而用其同根形容词,形象地说明“艰苦的”一词的生动具体的含义,也让译文读者有更具体形象的感受。
  3)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地望着那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天中了。
  We lean against the green railing of the ship,silently looking at this splendid marriage of the sea and sky;we cherish no other thoughts;we are intoxicated;we are transported into the crystal heaven.(张培基,1980:40)
  原文“海天”并列,译时又难以分译,译者从这种海天交融、浑然不辨的完美结合联想到“完美的婚姻”般的天地之合,实在是一种创造性的联想。生动的译文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读者也能很容易获得审美愉悦感。
  
  三、翻译规范:影响审美价值传递的一个客观因素
  
  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都在受着一些翻译规范的制约。直译与意译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总是倾向于一边。我们知道在经过许多年的争论之后,人们基本上取得了一个共同的认识,直译与意译是相辅相成的。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一味地采取直译或意译,那就势必会造成原作审美价值的遗失。试看下面的例子。
  4)Ware his gift,that is a Greek gift.
  有人直译为:小心他的礼物,那是个希腊人的礼物。恐怕有许多读者在读了这个译文后会感到不理解,他们也就无从去实现译文的审美价值。对于这样的审美客体过于含蓄的例子,译者应采取意译的方法,找出异质同构的审美同质体,然后作些必要的处理,以给读者提供理解的路标,读者便能根据这样的客体进行审美活动,最终也能像原文读者那样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
  “希腊人的礼物”一说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指的是希腊人在攻打特洛亚城时有意给敌方留下的藏有伏兵的木马。遇到这类蕴涵深厚文化背景的词句,译者在翻译时应作些相应的处理,以帮助读者理解。这时意译的翻译方法更加可取,如译成“包藏杀机的礼物”或“不怀好意的礼物”。
  5)Georgiana,the eldest,with her black ringlets,her flashing eyes,her noble aquiline profile;her swan-like neck,and sloping shoulders,was orientally dazzling.(A.Huxley:Come Yellow)
  大小姐乔治亚娜乌发盘起,双眸明亮,侧面望去,高高的鼻梁,显得颇为高贵,加上白天鹅似的柔颈,下削的玉楼,活脱脱一个令人炫目的东方美人(孙致礼译)。
  这里描写了一个颇有几分东方美人特征的西方美人,值得注意的是“aquiline”一词。该词常跟“nose”搭配,意为“鹰钩鼻”。在英语中,人们常用“an aquiline nose”来烘托一个人的高贵;但在汉语中,“鹰钩鼻”往往跟阴险奸诈有联系。所以,我们在翻译这句话时,就要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切不可将“aquiline”直译为“鹰钩鼻”,而要根据“aquiline”的形象特征,将其灵活地意译为“高高的鼻梁”,就不会损害原文所描写的美女形象,也不会影响原文的审美价值在译文读者那里的再次实现。
  6)Hygeia herself would have fallen sick under such a regimen;and how much more this poor old nervous victims.
  按照这样的养生之道,别说可怜的心惊胆战的老太太了,就连健康女神哈奇亚也会害病。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把“Hygeia”简单地译为“哈奇亚”,国内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解,不知哈奇亚为何神或为何动物。一般西方人知道“Hageia”是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为了使译文读者跟原文读者的感受达到等效,不影响译文读者的审美活动,宜将“Hygeia”的基本特征显示出来,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加上“健康女神”四个字。
  以上几例并非是说只有采取意译或直译加注才能很好地传递原文的审美价值。其实许多纯粹的直译由于长期使用,已经完全融入译语,成为其中一部分,甚至时隔一两代后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其外语直译的本源(杜争鸣,2000)。比如,“武装到牙齿”、“一石二鸟”、“酒神赞歌”、“圣餐”、“蜜月”、“列入黑名单”、“象牙塔”、“门户开放政策”、“先锋派”、“三位一体”、“大写的我”、“洗礼”、“超人”、“柏油路”等,对于这些词语,如果译者仍旧采取意译或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整个翻译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在翻译这个特殊的审美过程中译者要想把原文的审美价值完完全全地转化到译文中去,并使译文读者真正地体会到原文的审美价值,译者就要认真考虑译者自身、翻译规范和读者这三方面的影响,从而保证原文的审美价值不会在语言的转换中遗失。
  
  参考文献:
  [1]米盖尔・杜夫海纳著.孙非译.美学与哲学[M].台北:五洲出版社,1965:156.
  [2]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18.
  [3]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1).
  [4]杜争鸣.论意译、直译、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C].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23.
  [5]谢建平.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J].中国翻译,2001,(5).
  [6]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62.
  [7]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40.
  [8]吕俊.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