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提问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桂宏
摘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堂提问极具技巧性,又富艺术性。本文从“开讲的提问”、“提问要结合实际”、“启发式提问”等几方面谈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的做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兴趣 提问技巧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甚至厌学,这样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与教学内容之间(客体)之间的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可见,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让学生(主体)对学习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能让我们积极行动,心情愉快,不以学习为负担,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并且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我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注重提问技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我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开讲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们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们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今天会讲什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或者仅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副科,听不听无所谓。如果此时老师没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将很难让学生对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充满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讲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在教七年级(下册)(粤教版,下同)第五单元第二课“人生多彩”这一课时,我首先提问:“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们以前很少考虑过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所以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心。于是大家就开始进行热烈的兴致盎然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都想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提问,这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上好整堂课奠定了基础。
二、提问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要经常设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与时政热点联系起来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才会生动活泼,学生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教学也才会收到预想的好效果。
例如,我在讲八年级(下)中七单元第一课“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时,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身边还有一些无法来上学或中途辍学的人,如果你的家长不让你上学,你会怎么办?”许多同学认为会体谅家长的困难,也有许多同学受所学知识的影响,认为要把家长告上法院。我一方面肯定了两种答案的可取之处,另外又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体谅家长是要的,但受教育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能剥夺的;而把家长告上法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作为我们未成年人还是要请学校或居委会出面,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在不行,就只好寻求法律帮助。当然,学生不上学,有时也不仅仅是家长的过错和责任,这与少数学生厌学怕学也有关。所以,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懂得受教育也是我们的基本义务之一,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免除学生的学杂费,特别是在2007年国家对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以后,作为我们农村的孩子就更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将来报效祖国。这样同学们不但一下子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而且产生了学过这些知识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接下来的整堂课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
三、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活跃师生双边关系。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这样的课无疑是少了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缺乏活跃的气氛。所以,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机会,让他们也参与到提问的活动之中。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必须积极地回答,绝不可以采取回避的办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八年级(下)五单元第二课中“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时,有学生提出,如果养父母与亲生父母都年老了,那么养子女要不要承担赡养亲生父母的义务?我一方面从法律意义上来解释,原则上来说,养子女可以不承担对亲生父母的赡养,因为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已经随着收养关系的转移而转移到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了。另一方面,我又从道德的角度,向他们解释如果亲生父母有这个必要,如无其他子女,那么作为仍然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有这个义务。
再比如,我在讲述七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偷一元钱是一般违法行为,偷一万元是犯罪,那么偷一百元、一千元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如果老师解释不好,可能会越解释越糊涂,最后不了了之。于是,我就针对这个问题乘机向同学们解释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讲解犯罪是指一种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事处罚的刑事违法行为,而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讲解使学生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有了更正确的理解,逐步培养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四、提问应切合学生的实际,既不可好高鹜远,更不能弄巧成拙。
对学生的提问,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符合。如果提问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提问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让学生如坠云雾,起到反面负作用。问题提出之前,老师必须先考虑这个问题学生能否回答,或者这个问题是否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如果老师只是应付性地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抑或不加思考地仓促出题,那么情况无疑是学生既无法回答,而老师也无法给出圆满的解释,结果只能是尴尬。如上面的例子,讲到违法行为时,老师如果提问:“捡到一万元不归还失主或不上交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因为学生并没有学过专业的法律知识,此时学生回答是与不是,老师的解释可能都让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如果老师再强调“两会”刚刚通过了《物权法》,明确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时,假如有学生提出“如果捡来的钱是对方偷来的呢?是还还是不还呢?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呢?”那问题就进一步复杂化了。弄不好,教师就会弄巧成拙。所以,老师提问时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事先把问题考虑成熟了,既要有备而来,又要临场发挥,但切忌信口开河,将“自己的军”。
实践证明,课堂提问不但要讲究技巧,而且是一门艺术,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巧用提问技巧,值得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老师去探讨和实践。但愿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课老师都能成为驾驭课堂提问的艺术大师,不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智力等因素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做出贡献,使他们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