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虹皓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未来社会是一个要求人们必须终身教育、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生存的社会,因而教师必须通过角色与教学策略的改变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不懈努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外语自主学习能力 制约因素 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既懂英语又掌握专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急迫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机械性消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学习者是语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语义的被动接受者;英语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学习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意义的过程。因此,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调控学习方法及策略等手段才能有效地习得外语。著名的语言学家Cohen(1990:3)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1]因此,“自主”应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一方面,这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以个性特征为前提的学习需要,是弥补其学习的个体差异的最佳途径。
  
  二、自主性学习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语言教育学家开始对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自从Holec的著作《自主性与外语教学》于1981年出版后,许多著名的心理语言学家,如Dickinson、Little等,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学习自主性的理论背景、社会文化及政治环境,并从不同角度界定学习自主性的定义,为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这是一场语言学习的革命,它意味着对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巨大冲击,自然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外语教学中各自的重新定位。
  关于“自主性学习(learner autonomy)”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真正将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的Holec(1981:3)是这样界定的: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一种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2]。许多研究者认同Holec关于自主是一种能力的观点。如Littlewood(1999:73)把自主性学习界定为“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而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自主是某种学习行为。“在学习时,能独自地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者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者”[4]。(Little,1991)
  彭金定(2002:16)认为自主性学习概念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有学习责任心;2.明确学习目的;3.制定学习计划;4.评估学习进步;5.调整学习策略[5]。这五点相互关联,构成了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外语教学中各自的地位也需要重新确定。
  
  三、制约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既包含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者的智力、学习观念、自学能力、动机水平、情绪状态、个性特征、自我概念、身体状况等),也包括学习环境方面的诸多因素(如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态度、教学策略、班级环境、班级气氛、学校风气、师生关系、社会环境等),还包括教学媒体方面的因素(如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手段、学习方法等),以及人们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念等因素。在实际的外语学习活动中,尽管这些因素对学习者影响的角度和程度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但它们无疑都会影响到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效果都是在以上所有因素的交互作用与共同影响下进行的,学习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都直接取决于这些因素是否能合理、有效、协调地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可控因素不断地进行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调节和控制,而对于那些不可控因素则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并达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
  影响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学习者能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语言以及语言的学习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果遇到新的问题,他们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相关经验,依靠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形成对新问题的某种看法并予以解决。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语言学习中的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同,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并形成自己的语言技能。因此,培养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当学生在自主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帮助时,教师应该起脚手架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实现由“被引导的语言学习”逐步过渡到“半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对学习者“完全自主学习”(Dickinson,1978)能力的培养[6]。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有相应的转换,也就是从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协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其根本的着眼点就在于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发展以下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机械消化,学生要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从意识和观念上确立自主。
  2.加强外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外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意识,进行教学互动,提高策略水平。外语教师除了应了解语言教学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应深刻领会学习策略的理论,了解各种学习策略的含义、理论依据、使用范围及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意义等。教师尤其应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因为“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黄旭,1990)[7]“它在人的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董奇,1989)而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在思维结构的各要素中,元认知起着整体控制和协调作用”[8]。(董奇,1989)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师应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个体差异、语言学习观念及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来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有意识地渗透元认知知识和学习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策略意识。这样,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并举,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持续的学习活动中,通过教与学的积极互动,逐步形成策略意识,提高策略水平。而元认知策略能力的改善将使学生学会管理自主学习,把具体的学习任务安排在宏观过程框架中,使自主学习在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监控过程、评估得失和不断调整中得以实现。

  3.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资源来自主学习。
  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教师应该重视并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它有着影音播放、图文处理等功能,可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真实情景,可以使学生大量地阅读,可以随时听到丰富的语言材料,并进行写作练习,使课堂不断地向外延伸,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上述过程中,可以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人文与语言环境,广泛地开展各种交流,也可以自己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主动地构建知识并掌握各种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结语
  
  现代教育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思潮的兴起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冲击。未来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生存的社会。因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是通过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的改变,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只有获得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我们在任何形势下,都不会被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Cohen,A.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Teachers,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3.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3.
  [3]Littlewood,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1):73.
  [4]Little Davi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4.
  [5]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16.
  [6]Dickinson,L.Autonomy,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ation[A].ELT Documents 103.London:The British Council,1978:14-15.
  [7]黄旭.学习策略的性质、结构与特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4).
  [8]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