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改实践中的课堂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嵘明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不管是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实施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从理念到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变了,教学方法也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变了。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以及带给课堂教学的变化。
1.课堂变活跃了
现在的课堂,教师不再迷信教参。教学不是读教案、实施教案,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情境,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什么对学生好、怎样教对学生有利就怎样教。新课程的改革让课堂教学“活”了起来。如我讲“朋友之间”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歌曲旋律优美,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大家先静静地听,接着师生同唱这首歌……优美、深情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由于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其乐融融,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更多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
再比如:我在上《高粱情》一课时,先提问学生高粱的根有哪些特点?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接着让学生画画高粱的根,这下学生们兴致很高,个个都用心画起来。最后让大家一起来评价图画。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这堂课让学生通过“画”高粱与“评”绘画,加深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又能把语文教学和画画、说话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活”字,体现了学科融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因此,为了避免造成教学兴致索然,课堂沉闷,我们就要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课堂变民主了
现代创造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学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课标》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下课铃声响了,可是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没完成,我本想延迟下课时间,忽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已经坐了一节课,累了,想出去呼吸呼吸!”我马上微笑着说:“好吧,下课!”结果学生们如愿以偿,都出去玩了。如果是在过去,教师肯定会批评学生只想着玩,没心学习。现在我们的学生敢说了,而且教师同意了学生的要求,学生还敢对教师的讲课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课堂呈现出了“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去除外表的威严,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把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转化为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诚心诚意地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建立起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已彻底改变教师的角色。
如教学一瞥: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及备课本,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五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当一回老师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语文课拉开了帷幕:我简单地导入新课后,请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他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给老师范读课文,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课本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自己……
教师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这就是课堂民主化的真正体现。
3.课堂变丰富了
以往老师上课总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其实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教师要尽可能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发展。课改以后,在教学法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特别是我们条件不足的农村学校,有了“农远”这么好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其次,新教材语文课本中的儿歌很多,插图很美,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变丰富了。
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适度的课堂延伸,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师教的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的知识自然就多了,大语文、大课堂在我们的课改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