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导为主 以讲为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 翼

  每到高三,所有的教师都会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还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复制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云里雾里。这样做有一定的成效,可是必然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异常疲惫,有时也得不偿失。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一些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引导”二字。
  教学的生命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是引导学生对个体学习激情的激发。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笔者以为可以做以下一些尝试。
  
  一、精讲精练,重在引导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了。但这种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大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多是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比例关系,而且纯粹“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是无益的频繁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进而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二、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同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得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影响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发现、思索、解决问题,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可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应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三、向“引导”要效益
  
  教学上必须多注意引导,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的做法,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教师往往过于居高临下,冷却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地、具有启发性地、含有前瞻意义地“指导”,我们要尽全力讲好一套卷子,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分析卷子,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考得少、考得精,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一切教法都应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有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我认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学会减负,努力调控并且稳定学生情绪;认真给学生以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我们要让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总之,我们应该适时改变原有的一些较为落伍的复习方式,大胆尝试,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时间里,以导为主,以练为辅,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此,则是高三师生的一大幸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