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谈散打体能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雨 夏庆宾 孙培全

  摘 要: 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散打体能释义、散打体能训练原则作阐述,探讨了散打体能训练的方法问题,对散打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散打 运动训练学 体能训练
  
  由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可知,一名散打运动要获得比赛的胜利,体能、技能及比赛经验三者必须高度协调发展。其中,体能是基础,没有坚实的体能基础,就不可能掌握和运用精湛的技术与战术,就根本不可能在散打比赛中取胜。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谈散打体能训练,希望对散打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些许借鉴。
  一、散打体能释义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之一。散打运动员的体能由其身体形态特征、身体机能水平和运动素质的运用几方面构成。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内外部形状(由身高、臂长等组成)。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身体机能水平主要包括内脏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及机体承受大负荷运动的抗疲劳能力和恢复能力。运动素质是指运动员在对抗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运动能力,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等。散打运动良好的体能素质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也是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有助于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
  二、散打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体能训练负荷时间短
  散打比赛一场共3回合,每局2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总时间为8分钟。因此,训练中应以正规比赛的时间分配作为体能负荷训练时间选取的依据,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二)体能训练负荷强度大
  散打比赛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双方运动员拼体能、较技能获取比赛的胜利,双方运动员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始终处于进攻、防守、防守反击、连续进攻的不断转换中。运动员体能消耗极大,对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功能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体能训练应符合大强度训练原则,不断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三)体能训练间歇不充分
  散打比赛对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要求非常高,各种拳法、腿法、摔法运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磷酸原供能系统,其供能时间为6―8秒,而恢复则需2―3分钟。组合拳法、腿法,连续性的技术动作的运用不仅对磷酸原供能系统有要求,对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要求更高,肌糖元恢复速度比ATP―CP慢。在散打比赛中局与局之间的休息只有一分钟,间歇时间较短,ATP―CP及肌糖元不可能完全恢复,这对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提出了挑战。因此,训练应符合间歇时间不充分这一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合理地安排间歇时间,促使训练取得好的效果。
  三、散打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结合技术训练提高体能
  散打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对抗性项群,是比较典型的对体能要求高的运动项目,体能训练占主导地位,它不仅要求运动员体能好,而且技术要全面。因此,在技术训练时可结合相应的体能训练,设计出将体能―技能相结合的训练模式,这样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而且能提高技能水平及必要的心理素质,对临场比赛有很大的益处。
  (二)在关键性技术训练中融入体能训练
  关键性技术是发挥散打运动员个体优势的基础。体能水平对完成这类动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运动员自身擅长的拳法、腿法、摔法的训练中安排多次数重复完成这些关键性技术的方法,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大胆发挥特长,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夺取比赛的胜利。
  (三)在实战性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体能
  实战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最好方法,还是检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能力及体能素质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训练中可以根据实际比赛的时间与回合进行实战训练,也可以按照一人对一人或一人对多人等训练方式加强运动员的负荷训练,使之到筋疲力尽为止。在训练中运动员会产生肌肉胀痛、颤抖等现象。但运动员经过这样的磨炼,不仅技术水平得以提高,而且体能素质会随之迅速提高,胆量、意志等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四)在一般体能训练中提高专项体能
  一般体能训练可以全面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专项体能是一般体能素质的升华与提高,散打专项体能素质更有利于散打技、战术的综合运用和发挥,因此在一般体能体训练中,要充分考虑散打运动比赛时供能系统的类型特点,并以此作为训练的依据实施训练。散打运动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依赖性,但注重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能力。所以在训练中,提高动作速度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能力训练。
  现代散打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能作为运动员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基础素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系统地训练,才能使之持续提高,运动员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充分施展技术、战术的优势,发挥自身特长,最终战胜对手,赢得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中国散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342-3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