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中地理的个性化教育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莉

  摘 要: 我国的课程改革相对落后,目前仍然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这非常不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这样的教育模式不适应人文社会背景的区域差异,更加不适应地理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实行改革课程模式,与时俱进,跟上当今个性化教育的步伐。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个性化教育 主观能动性
  
  个性化教育是指锻炼学生拥有个体倾向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养成和锻炼创造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性化的充分发展,肯定会使学生拥有更加强烈的创造想法,从而让每一个人形成自己特别的、有特点的个性特征。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育。学生的生活产生强烈的示范、迁移和辐射作用,对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持久的贡献是因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个性化教育正逐步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把学生培育成为有兴趣倾向、健全人格的个体。
  一、个性化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很多人才,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高分低能的情况始终存在。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应该进行课程改革,重视个性化教育,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学的形式、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2.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它与个性化教育塑造学生充分自由和谐的个性的目的一致。素质教育就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3.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教学模式,僵硬的教学内容,以及唯分数论的学生价值评价体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制约了他们能力的发展,不但让学生产生厌烦,而且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推崇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前提。
  创新是以锻炼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社会学家高夫在研究人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联系时发现,个性化品质与个人的创造力是正比相关的关系。要锻炼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要增强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其个性。
  二、实施个性化的高中地理教学
  1.多元化设置地理课程。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仍是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方向产生直接的影响就是课程体系的安排。因此我们要改善课程结构,以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全方位素质为基础,将地理学科的改革发展和学生发展联系起来。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内容,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的基础性,从而让课程具有更明显的层次性。同时更应有长远的眼光,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课程改革与时俱进。
  2.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而且要把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手段引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地理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探索、敢于猜测、敢于标新立异等问题。同时地理学是一门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它肯定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也就要求我们注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地理科学的优势。
  3.打造开放式的课堂。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打造开放式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的特长,充分施展能力。教育来自生活,特别是地理课程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地域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结合课程需要,让学生从当地的地理中去体会知识,学习知识,体验生活,从而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和实践过程中,通过设疑、提问、研讨、交流心得的方式进行沟通,让学生有广阔的空间来发展个性,激发思维,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去寻求适合自己的意向发展。不能打压其学习信心和兴趣,对其见解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色,分层次、有重点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接受知识,让教学更加突出目的性和实际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学生对学生自己是最了解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情况下尊重他们选择,同时运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让教育真正实现人性化和素质化。总之,个性化教育符合教育及社会人才结构的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个性化教育.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10-1.
  [2]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图书出版社,2011-1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