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高专《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艳

  摘 要: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笔者对植物学的教材选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强的人才。
  关键词: 植物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此,我们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使植物学的教学适应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我们在植物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1 植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物类专业及农、林、医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是一门历史久远、课程体系完整、教学内容庞大的传统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植物学课程面临着学科地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许多方面的冲击。
  首先,由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学科的飞速崛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了转移。其次,随着新兴学科的涌现,植物学课程的学时缩短已经成为现实。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系统地完成教学内容是每位植物学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第三,植物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未落到实处。有的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粗糙,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偏多,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尚未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最后,植物学教学不适应相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也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有挑战也有机遇,新兴学科的出现必然会给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面对挑战和机遇,如何对传统的植物学教学进行客观、适时、适当、有效的改革,是植物学学科面临的当务之急。
  
  2 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近年来,我们在教材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并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2.1教材的改革。
  首先慎用《植物生物学》教材,即把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等揉和在一起。对授课教师来说,由于课时有限,许多基础内容无法介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稍差,可能不仅植物学基础知识没掌握好,植物分类知识也很欠缺,对生理学和生态学知识更是学完就忘。因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该有不同的方案和尺度,不能一刀切。其次,长期以来都没有专科层次的植物学教材,只能借用本科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编排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研究性,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知识,因此有很多枯燥的名词、概念需要记忆,尤其到了分类部分,大量的科属特征和代表药用植物,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2.2 课程体系的改革。
  将植物学课程的的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为形态解剖结构部分:包含植物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种子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第二为系统分类部分:主要是被子植物的分类及重点科的介绍。配合理论课,实验课内容也做相应的调整,主要突出实践性、创造性。
  2.3教学内容的改革。
  植物解剖结构与功能属微观范畴,必须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才能认识和掌握;植物外部形态特征及功能属宏观范畴,它是学习植物系统分类的必备基础,应在室外进行才易于掌握。植物系统分类的内容更是纷繁复杂,学生学习起来经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于记忆。传统的植物学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内容过多,背离了高职教育“够用、实用、突出应用性、技术性”的原则。我们认为应根据植物学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调整了某些章节内容的学时数,突出重点内容,减少讲授时数,增加自学、座谈和讨论时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后续课程发生重复的内容时数减少,而将与本学科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有关的内容时数增加,同时还增加了对本学科当前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等内容的传授。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合并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便在有限的学时数内,增加实验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保证,而且关系到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互相补充,灵活运用,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
  (1)对比式教学法。针对植物学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记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方式的教学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启发学生对植物学学科及课程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才是在每一堂课上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学。再有,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不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让在课后能主动、积极地思考所学知识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辩证思想。植物是个有机的统一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紧密联合、共同作用,完成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注意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植物学课一般是在所有其它专业课程的前面开设,难免会遇到许多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而学生又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对此,我们或是在课堂上用尽可能加以解释,或是指导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5)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等许多方面均是多样性的,因此,我们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问。对那些在实验和野外实习方面感兴趣的学生、积极考研究生的学生、立志从事教育的学生等分别给予一定的指导。
  (6)加强理论课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理论课上尽量渗透实验原理与过程,而在实验课上适当加强理论上的解释;同样,对待理论课与野外实习关系的处理上也是如此:要求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教师解答;同时,由教师提出理论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
  (7) 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展开某些问题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既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鼓励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散思维;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5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学媒体已逐步进入课堂,并日益显示出优势。尤其是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传统教学绝无仅有的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6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2.6.1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贯穿在教学改革的许多环节。我们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缩短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二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培养材料、准备实验;三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地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深化课堂的实验,又可以进行自己喜爱的有关的实验。
  2.6.2 加强野外实习
  我们应对加强野外实习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植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量争取校、院的支持,在经费、时间、师资力量上给予优先解决,确保系统分类部分有两周的野外实习。我们还积极改革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法:以植物识别为主,增加学习内容。
  近年来,很多专家对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多种方案,有些也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对改革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地对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加强对外联系,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农场等进行实习实训,加强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满足社会需要,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等仍需不断地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983.htm